昌南先贤——吴先志
2012/2/25 20:41:52
图1、吴先志
吴先志(1888—1944年),字浚川,江西都昌人。五岁丧父,全靠母亲含辛茹苦抚育成人。
辛亥革命前后,二十多岁的吴先志在南京夫子庙附近的一家瓷店学徒。他勤奋好学,为人正直,在瓷店中工作突出,被任为领班。当时美国驻南京副领事顾以爱先生常到瓷店购瓷或游玩,与吴先志交往数年后成为挚友。顾先生不仅帮助吴先志独自经商,任满返美后又推荐他为纽约市利特尔·琼斯公司(Little Jones Company,Ltd.)采办瓷器。
琼斯公司坐落于纽约市西24街,是专门经销东方工艺美术品的商店,虽然也经营景泰蓝、刻丝织锦以及木雕、漆器等工艺品,但以中国明清两代瓷器及其仿制品为大宗,大多是配上红木座作为珍贵艺术品陈列。清末以后,景德镇瓷业衰落,国外商人逐渐难以从市场上成批买到高级艺术瓷,亟盼景德镇能恢复生产。琼斯公司与吴先志的合作正是适应当时市场的需求。
约在民国7年(1918年),顾先生介绍琼斯公司负责人卡弗(D.J.Carver)到上海与吴先志洽谈,由琼斯公司提供欧美各大博物馆馆藏中国明清两代瓷器图册和一些古瓷残片,作为订货的样品,委托吴先志在景德镇仿造。双方还共同将图册上各类瓷器和规格,分别用英文和阿拉伯数字合编成代码,这既节省文字说明,又可避免在翻译中出现差错。
前期合作由美方提供资金,由吴先志在景德镇代办,报酬是成本加百分之五的代办费。后来由于成本难以精确计算,改为计价买卖,由于双方恪守信用,多年往来没有大的争执。
吴先志回镇后,在哲四巷创办“美成瓷庄”,开始为美方代办。以后业务扩展,迁到小黄家上弄13号,前后约二十余年,每年出口艺术瓷数百箱,规模虽然不大,但业务独特,在中美两地颇有名声。
吴先志在仿制古代瓷器是下了一番工夫的,他先从研究瓷土成分开始,继而是模型、颜色釉配方、古彩、粉彩等等。所幸窑户和红店主多为工人出身,做到了共同研探,共同试制,共同获利。
美方订货名目繁多,种类复杂,规格大到“千件”大瓶、“五百件”狮子等(“件”为景德镇计算琢器品种大小的单位术语),小的有博古碗、八马、八鸭、鼻烟壶、眼药罐等,而且形状各异,花色繁多,有颜色釉中的郎窑红、窑变、美人醉、龙泉青、哥绿、珐翠,有青花和青花斗彩,还有仿明古彩、仿清粉彩。图画内容以花卉翎毛为主,图案多以洋莲为底,有两面或四面开斗方等等。
成品进入瓷庄,看色先生按照原定等级和规格逐一检验,不合要求的退回瓷厂调换,谓之“打换票”。按美方要求,次品要厂方自行销毁,以免流入美国市场影响正品销售。但窑户多是小本经营,尽管事前有协议,事实上难以办到,这给合作带来不利。还有红店加工的瓷器,无论是颜料成分的配制、绘画内容、用笔技巧以及炉温等都要反复试验。
经过挑选的合格品,每件都要用红石或砂轮磨光粗糙的底部,有的还须在车床上于底部钻孔,便于装灯。根据情况有的还寄往上海或苏州定制红木底座。如是仿哥窑裂纹釉的,则要用普洱茶茶汁浸泡,数天后才洗净,或者放在大桶中,用谷壳闷熏两三昼夜。洗净后,裂纹呈陈年深色,再在底部贴上代码标签,最后开出清单。
由于从订货到成品出口的过程繁多,经过多年的实践.吴先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而成了这方面的专家。各种仿古瓷经他一看,便能判断其质量或不足之处的原因。瓷业界都赞扬他是“瓷器郎中”,因此被江西省陶业管理局局长杜重远先生聘为顾问。
仿古瓷的包装也很讲究,先用“表先纸”或“黄表纸”包内层,再用麦秆“卷龙”(捆扎)。因稻草易腐烂,海关禁止进口。然后装入70厘米×50厘米×50厘米的木箱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