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南先贤——郑子木
2011/12/6 20:53:59

                             
 

郑子木
    郑子木,安徽祁门人,生活于清代乾隆末年至嘉庆年间(约1755—1790年)。他家境贫寒,幼年只稍读诗书。及长,便远离父母,来到景德镇茭草行学习瓷器包装手艺。数年后,技术娴熟,所茭之草,既牢固,又美观,很受瓷商们的欢迎。
   
 

茭草
    所谓茭草,就是用稻草、竹篾有规则地将瓷器包扎牢固,外表又很美观,使之在长途运输中不受破损。按当时行规,茭草工人受雇于茭草行,由茭草行老板发给工钱并负责膳宿。茭草行与瓷器行只有瓷器包装后的经济关系,别无他属。茭草工人的劳动组合以“一条凳”为单位,定员四至五人。某瓷器行需要时,由茭草行派“一条凳”或“两条凳”前去作业,完工后由老板前去结账。按惯例,平常工人吃的是白米饭,每月初一、十五,“一条凳”猪肉一斤。后来,茭草行老板把肉给取消了,白米也改成了糙米,工人大为不满,酿成了大罢工。罢工的领头人,便是郑子木。
    郑子木平时沉默寡言,却生性急公好义,乐意帮助别人解决所遇到的困难。他见老板如此狠心,便邀集十几位热心为众的工友,一同发起了全行业罢工,并得到了其他行业的支持。官府得到报案后,蛮横地将郑子木等首领抓了起来,并张贴告示,通令复工。工人们不怕抓,也不受引诱,就是不复工。由于无人茭草,瓷器不能运出,许多船只停泊待货,昌江河上死气沉沉,外来瓷商与本地瓷器行都焦急万分,只得要求茭草行老板与工人头领谈判。经过谈判,订出复工条件:
    第一,茭草行老板向官府呈报,立即释放郑子木等人;
    第二,恢复吃白米饭和“一条凳”一斤肉的惯例;
    第三,由饶州、抚州、南昌、徽州四府的茭草工人派出代表,监督老板执行规约,倘有违约,在苏湖会馆罚戏三天;
    第四,第一、第二条协议执行后方能复工。
    协议签订后,官府和茭草行都履行了诺言,斗争取得了胜利。
    时过不久,老板们勾结官府,单方面撕毁规约。茭草工人义愤填膺,重新举行罢工,而且比上一次更为汹涌。官府连夜又抓走郑子木等人。他们在大堂上摆着两盆火,火中分别煨烧着一顶铁帽和一双铁靴。县官瞪着大眼说:“你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如要答应尔等条件,你便戴上铁帽,穿上铁靴;一条是无条件复工。何去何从,你自己选择。”郑子木已知这是到了最后的时刻,厉声回答说:“为了大众,我愿选择第一条!”郑子木终于被官府用烧红的铁帽和铁靴杀害了。
    惨案发生后,工人们沉痛地收殓了郑子木的遗骸。当用船运回祁门原籍安葬时,全镇茭草工人和其他行业的群众,纷纷投掷铜钱捐助,竟然装满了船舱。从那时起,广大茭草工人为了纪念这位为大众利益而牺牲的勇士,都系上了白围裙,且代代相传至今。
   
 

看色与茭草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