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南先贤——刘源
2011/12/3 20:42:37

                             
 

刘源
    刘源,字伴阮,河南祥符(今开封)人,约生活于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他一生的杰出贡献,就在于清代康熙年间,协助督陶官臧应选,在景德镇御窑厂烧造出一批超过明代御器厂的贡器,并以此带动了民窑,使景德镇制瓷业由黄金时期再向巅峰迈进。
    据《清史稿》《续图绘宝鉴》以及江西按察使刘廷玑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所著《在园杂志》记载,刘源少年时代就酷爱绘画,性“聪明机巧,迥异常人”。曾临摹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名画《凌烟阁功臣像》,“气象仿佛,衣装瑰异”,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并镌行于世。他由此而步入内廷供职。他“于殿壁画竹,风枝雨叶,极生动之致,为时所称”。他的写意花鸟造诣极深,人们评论为“画则挥洒数笔,生动酷肖”。他的书法“工行篆”,字体怪僻,自言融会诸家,独成一体,殊有别致。他还善作瓷器、漆器、木器、墨、砚台等器物。他亲手制造的清烟墨,质量超过了当时之名家,“在寥天一、青麟髓之上”。他的雕刻技艺更是精巧,竟在臣子上朝所用之“一笏上刻《滕王阁序》《心经》,字画崭然”。由于他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技艺又高超,在内廷官至工部郎中。
    臧应选任督陶官时,经康熙皇帝批准,将刘源带到了景德镇。他供职期间,曾经“呈瓷样式数百种”。他的设计,“参加今之式,运以新意,备诸巧妙”。所贡新瓷,都按他的蓝本进行制作。不仅如此,他还亲笔“彩绘人物、山水、花鸟,尤各极其胜”,所以,凡他设计或彩绘之贡品,都得到了皇帝的赞赏,因为,“及成,其精美过于明代诸窑”。他离开御窑厂之后,在若干年之内,都“遵其旧式”,继续生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按当时律条,设计或彩绘的瓷器都不得留有作者名讳。说不定现在仿古之器型或彩绘之纹式,有不少还是刘源的原作呢。
    康熙中期,刘源在北京逝世。康熙皇帝派内务大臣祭奠茶酒,侍卫送灵柩出章仪门,赐金驰铎,成为一时荣耀。可惜他没有后代,《在园杂志》说:“所惜无子,制作不传,骨董散失。”而清代许多陶瓷专著中,对这样一位奇人被遗忘了。民国25年(1936年)吴仁静的《中国陶瓷史》却又把他说成是唐英的副使。正本清源,刘源对景德镇瓷业的贡献和历史功绩,应与“臧窑”同闪光辉。
   
 

青花御窑厂图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