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南先贤——洪迈
2011/11/29 21:38:33

                               
 

洪迈塑像
    洪迈(1123一l202年),字景卢,号野处,江西乐平人。系南宋名臣洪皓的第三个儿子。
    洪皓出使金国时,洪迈只有七岁,在母亲的教导下,自觉地发奋读书。他每天坚持抄写四书五经数千字,而且记得很牢,时人称他为“过目成诵”的神童。年稍长,除继续深入研究四书五经外,还广泛涉猎稗官野史、道释经籍、医卜星算,并且都达到了较深的造诣。
    洪迈二十岁时第一次应试落榜,之后益发刻苦攻读。三年后,高中博学宏词科,从此进入仕途。
    绍兴三十一年(1l61年),金国南侵,枢密院事叶义问率兵迎敌,以洪迈为参议军事。兵至镇江,听说前锋部队在瓜州(今江苏邗江)与金国交战失利,建康(今南京)告急,叶义问意欲退守京口(今属镇江)。洪迈竭力劝阻道:“现在退守京口,并不能确保京口不失,而建康方面听说你退兵,将会摇动军心,益发导致失败。”叶义问听从了洪迈的建议,把兵带到了前线。不久,另一位将军在采石矶(今安徽马鞍山)击溃了金兵,并收复了河南部分失地。
    第二年春,金国派来使臣议和,并通报新主登基。洪迈以接伴使身份接待金国使臣,拒绝金国将河南数郡予以“归还”的要求。接着他以翰林学士衔到金国贺新主登基。洪迈在金国以平等礼朝见金主,金国宫卫却令他行陪臣礼。洪迈坚决不从,金国将他封锁在驿馆三天。金主接见洪迈后,意欲囚禁他为人质,在考虑到新败的形势,还是将他遣回了宋邦。洪迈回到临安(今杭州)后,却因“有辱使命”而被罢官。
    乾道六年(1l70年),朝廷起用洪迈为地方官,知赣州(今属江西)。他在赣州整治农政,发展生产,修造桥梁,重建学宫,使百姓们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淳熙二年(1175年),洪迈调任婺州(今浙江金华),他又狠抓水利建设,实行耕者出力,田主出谷,修筑塘堰灌溉工程八百余处,使婺州各县均获得好收成。
    绍熙元年(1190年),洪迈晋升为焕章阁学士,兼绍兴知府。当时浙东因生产丝绸,官府以“和市”为名而低价收买,成为一种变相的赋税。洪迈上任后全面核查,发现浮报虚摊四万余户。他将核查情况上书给朝廷,朝廷核实后,减免了全部被虚报户应征的丝绢四万余束,百姓无不感激。后来他将调查所得情况汇编成《会稽和买官事》一书,共十七卷,成为后世研究宋代税制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洪迈数进数出朝廷,在任词臣、做史官期间,忠君勤政,颇得宋孝宗器重。任中书舍人时,记录起居注,编成《祥曦记注》。在史馆,负责编修《四朝帝纪》。绍熙二年(1191年),洪迈六十九岁,以年老辞官返乡。
    绍熙四年(1193年),乐平遭遇旱灾饥荒,广大农民挖掘蕨萁根舂碎过滤制成生粉食用,使之度过了荒年。洪迈对此印象很深,将它收入《容斋随笔》。他还将寓居浮梁的鄱阳籍状元彭汝砺赞扬浮梁知县许彭年为政清廉,在浮梁不买瓷器一诗也收入了此书。

 

现存的赣州古浮桥,名叫惠民桥,又称东津桥、东河浮桥。浮桥长约400米,由100多只小舟板并束之以缆绳相连起来。始建于宋乾道年间(1163—1173年),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由知军洪迈所建。
洪迈一生著作丰富,计有四十余种。诸如笔记小说《夷坚志》,文集《野处类稿》以及《万首唐人绝句》等。其中《容斋随笔》影响最深,它广涉经史百家、宋代典章、政坛风云、文坛趣话、历史人物等多方面的笔记汇编。每篇笔记或议论帝王将相的功过是非,阐述治乱兴衰的哲理;或评说官宦显贵的进退得失,引申忠奸逆顺的曲直;或记述名流遗逸的美德懿行,显示为人处世的伦理,是一部熔文、史、哲和道德伦理于一炉的经世致用的经典著作。八百年来,一直垂范后世。
值得一提的是,《容斋随笔》受到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终生珍爱。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