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南先贤——陶玉与霍仲初
2011/11/24 21:20:55

    《浮梁县志》载:“新平冶陶,始干汉世。”而《南窑笔记》则说“其冶陶始于季汉”,也就是汉代末年。到了南北朝的陈朝,制陶业又有新的发展。《江西通志》《浮梁县志》《景德镇陶录》均有记载:陈后主“至德元年(583年),诏新平以陶础贡,雕镂巧而弗坚。再制,不堪用,乃止”。到了隋朝,制陶业则更进了一大步。
  《南窑笔记》载:隋炀帝“大业中(605—616年),始作大兽(狮、象)二座,奉于显仁宫”。至唐代,新平陶业名扬天下。这时有两个制瓷名匠,一个叫陶玉,一个叫霍仲初,他俩是当时新平制瓷的杰出代表。
   
 

 
陶玉
陶玉,新平镇钟秀里人。从小就受到熏陶,对烧造陶瓷特感兴趣;加之聪明伶俐,又不怕吃苦和谦逊好学,因此烧制出来的瓷器颇为精巧。后人描绘他的瓷器是“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所以生意很红火,远销到关中平原。那时唐朝的都城长安,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贸集市,甚是繁荣。一次,陶玉到了长安,人们看到他的瓷器,都说“颜色素润,堪称‘假玉器’”。于是,一批青瓷被抢购一空。后来此事传到了皇宫,并有大臣将瓷器贡献给皇朝,获得好评。这样,昌南镇的瓷器就名满天下了。因为瓷器为陶氏所造,人们就把陶氏烧造瓷器称做“陶窑”。
   
 

霍仲初
霍仲初,新平镇东山里人。为人朴实,家中富裕,在乡里有一定的声望。他烧造的瓷器有独特之处,似乎与陶窑瓷器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自从陶玉在关中售瓷得到“昌南镇瓷”的美誉以后,朝廷对镇瓷颇感兴趣,查问来源,地方官据实以霍仲初等人善于烧制瓷器的情况上报。于是,在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下诏令霍仲初等人专为朝廷烧造瓷器。以供御用。由于有如此之“广告效应”,昌南镇瓷器行销天下,将他的瓷器称做“霍窑”。

 


五代青瓷

关于陶窑,《景德镇瓷陶录》载:“唐初器也。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镇钟秀里人陶氏所烧造。”《浮梁县志》载:“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关于霍窑,《陶录》载:“瓷色亦素,土墡腻,质薄,佳者莹缜如玉,为东山里人霍仲初所作,当时呼为‘霍器’。”《县志》载:“唐武德四年,诏新平霍仲初等制器进御。”不过至今尚未发现陶窑、霍窑的遗址,无实物可证。但是,从考古发掘的线索来看,陶窑与霍窑应在今浮梁县东北境的瑶里、鹅湖一带(里为行政单位,鹅湖滩有“东山”古名)。

 

浮梁县德圆桥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