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教仁晚年回辽东半岛传道。当他来到家乡金州城外的大黑山时,立即被这里迷人的景色所打动,便决定在这里重修庙宇,当时响水观原先的庙宇因年久失修无法居住,他便在山崖下一座山洞内避谷练气,拂琴舞剑。因为洞内有一泓清泉流出,四季不干,泠泠做响,因此他想起古代的四大名琴中的“响泉”“韵謦”,便为道观起名为“响水观”,为山洞定名为“瑶琴洞”。并在洗茶池边种下五株梧桐树,如今仍然枝叶繁茂,阴凉满院,“响泉消夏”成为“金州古八景”重要的一处景观。由于杜道长的带动,当时很多人从其学艺,他的得意门生有张永祥、李永志等。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洞口书有“瑶琴洞”三个混厚古朴的大字便出自他的得意门徒张永祥之手。 金州古琴与道教(二) 杜教仁有《琴音剑气谱》传世,抄录了26首古曲,别具地域特色,该曲谱将古琴谱与剑谱合一,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剑胆琴心,文武双修的人生哲学。中国琴会副会长著名古琴大师龚一先生得知这一琴谱后,认为这些曲目是《琴曲集成》和《存见古琴曲目辑览》所记载的3000多首琴曲所未有列入的孤本琴曲,具有极高的音乐考古价值。有的曲目虽然与宋代以来较流行的曲目名称相同或接近,但其指法旋律又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平沙落雁》流畅幽雅,简约大方,没有清末各地谱本加花过多,繁指绕手的通病,应该是起源较早的谱本;《酒狂》比解放后打谱的《神奇秘谱》(1425年)的《酒狂》要流畅圆转,变化了早期琴谱中生硬的指法,结构更加完整,富于变化。最为可贵的是,其中有16首琴曲是仅见于该谱的,可以称为海内孤本。这些曲目是:《博古引》、《柳含烟》、《天马吟》、《悲骷髅》、《太平赞》、《醉金刚》、《秋雨梧桐》、《白鹤飞》、《顽石点头》、《蓬莱引》、《对月听涛》、《侠客行》、《过海仙踪》、《紫气东来》、《混元歌》、《悟真》。这些曲目具有鲜明的道家意趣,韵味隽永,高亢明亮,对研究辽南地区的宗教音乐的起源、演变及中国古琴艺术的多样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在民国期间金州有一个文化团体“益友社”,领导人物是王永江、刘心田、曹世科、董万周等文人。天兴福绸缎庄老板邵汉章出资在响水观外龙潭边修了一座专为文人雅士集会的场所“洗心轩”,作为当地文人的活动基地。他们定期举行文化联谊活动,当时称为“雅集”,雅集时会员们琴棋书画各显其能,他们的家中也多收藏有古琴,品茗挥毫时,弹琴助兴,金州区许多名人如清末翰林待诏李东园、奉天省长王永江、辽东名士刘心田公余皆有琴书之乐。 李东园生于光绪五年,金州人,清末入选翰林待诏,号石竹山人,精于金石书画,雅好古琴,其《石竹山人印谱》行世,与肃亲王、宝熙、罗振玉、郑孝胥、王季烈等名士交往甚密,晚年于沈阳昭陵筑东园,以琴诗书画自娱,大画家溥儒为其作《东园记》,辽海名士张之汉赠其诗句云“寄蜗何处住闲身,天地遽庐事岂真。南海有田皆虎迹,北陵无数不龙鳞。松风一榻琴中韵,花雨双扉世外春。汉瓦秦碑堆满架,错疑君是避秦人”。 刘心田,字伯良,号秋农居士,金州人,辽东名士,世居金州南山,书宗松雪道人,善画山水、墨梅。光绪二十四年沙俄寻衅滋事,欲炮轰金州城,伯良奋死力争,使金州免于劫难,乡人为其立祠纪念。1924年大黑山响水观重修,应主持道长张永祥之请,撰《响水观重修碑记》,家中藏有古琴“奔泉”,常与同好琴书雅集于响水观。民国十四年逝于家中,年七十有一,李义田挽云“昔闻谈笑保孤城,九鼎一言敌亦惊。始信经纶归隐逸,真叫韦布陋公卿。花间时寄琴书趣,海外争传字画名。七十精神尤矍铄,不应一疾七长鲸”。 王永江,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