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传世名琴,也是南风琴社镇馆之宝。(本报2012年4月9日曾经报道)
  据马维衡透露,此琴是前几年花200多万元从重庆购来的。“据说,此琴为宋代金石家赵明诚请当时斫琴名家为李清照定制,传至清代由名臣纪晓岚赠于张之洞外祖父。”
  至今未能如愿收藏到唐琴,对于马维衡而言,是一件憾事,但是,他采用宋代的木料和漆胎制成了一张仿造唐琴风格的古琴,不仅造型古朴,弹奏起来,音色深沉而悠长。
  梅曰强先生师从广陵琴派第十代传人刘少椿,其弹奏风格绮丽细腻、跌宕多变、刚柔相济、音韵并茂,成为广陵琴派的一代宗师。今年上半年,位于东关街剪刀巷的梅曰强纪念馆开馆。值得一提的是,梅曰强亲手制作的龙头鱼尾琴世界上独一无二,由其子捐赠成镇馆之宝。
  梅曰强先生长子、古琴艺术家梅士军告诉记者,曾经有美国人出高价要购买龙头鱼尾琴,都被他婉言谢绝了。“龙头鱼尾琴是父亲亲手制作的,独一无二,古琴的形状蕴含着古典文化,材质很特别,和九华山撞钟的木鱼是一棵树上的,我是按照父亲的遗愿将它捐赠给梅曰强纪念馆的!”梅士军说。
  筹办研究所
  深入研究传承斫琴技艺
  马维衡强调,古琴的保养很重要,由于时间久远,特别是古琴的漆胎容易出现老化,所以每隔三五年,都要采用生漆进行擦拭,“乐器也需要经常使用,与人接触,才会更有灵气……”马维衡称,古琴对温湿度也有要求,所以,他在南风古琴艺术馆里配置了温湿器,随时对展厅的温湿度进行控制。
  经过20多年的研究探索,马维衡已经将古琴制作推向了一个高度,他向记者透露,他正在积极筹办古琴研究所,传承古琴制作技艺。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