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制作技艺
2011/7/20 23:54:53
基本信息
属 地: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
项 目:汝瓷制作技艺
申报者:汝州市文化局
负责人:张清江
通讯地址:河南省汝州市望嵩中路29号
邮 编:467500
电子信箱:Huzhongcheng7 7 11@yahoo.com.cn
汝州市地处河南省西部,位于东经112。31、至113。7‘,北纬33。5至34。20、。因濒临汝河而得名,北距郑州124公里,西北距名城洛阳80公里,东南距平顶山70公里,东距许昌120公里。东与禹州、郏县接壤,西与汝阳、伊川相连,南与宝丰、鲁山搭界,北与登封毗邻。全市辖15个乡镇,5个办事处,448个行政村,总人口93万人,有汉族、满族、
蒙族等14个民族。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市域南依外方山脉,北靠嵩箕山脉,北汝河东西横贯,形成西北东南向的槽形盆地。南部最高的岘山海拔1165米,北部最高的大红寨山海拔1150米,控制流量在100平方公里以内的7条河流成羽状流入北汝河。
汝州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全市979359亩农田中49%可以灌溉,适宜粮、棉、油料、烟叶、瓜果、蔬菜等各种农作物生长。南北山地矿藏丰富,北汝河以南盛产主焦煤,以北所产大部为无烟煤,在纵横134平方公里的煤田中,已探明储量14亿吨,素有“百里煤海"之称;铝土矿藏储量在2.34亿吨左右;铁矿点20个,储量在10万吨以上的32个,其它如长石、方褐石、白垩土、玄武岩、磷火石、青黄软坩子土等矿点遍布山区。
汝州焦枝柳铁路经中西部贯穿全境,洛界公路横穿东西,207国道与省道侯饭线在此交汇,南洛高速和太澳高速在汝州形成十字型高速路构架。
早在100万年前,汝州就有人类居住,夏属豫州之域,周为戎蛮子国;秦设梁县属三川郡;隋置汝州;唐、宋均为州府之地辖四至六县;明改为直隶州,辖鲁山、宝丰县、汝阳县、郏县;民国二年改为临汝县。
解放后,汝州划归许昌行政公署,1954年划归洛阳专区,1986年划归平顶山市;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消临汝县改为汝州市,计划单列,由平顶山市代管。
汝瓷因产于汝州而得名,汝州因汝瓷的辉煌而名扬四海。
汝瓷从唐代中叶开始生产,到北宋鼎盛时期最为辉煌,宋代汝官瓷名闻全国,成为宋宫御用珍品,汝官窑就是当时的官办瓷窑,生产出的精品瓷器全部送入宫中,供皇家使用,次品瓷全部砸碎深埋地下,所以能流传到世上的也只有从深宫中流出来的。民窑瓷是民间用瓷,自宋代后期,断断续续烧制,由于战争不断,民间保存的也不多见,现在汝瓷文物更加珍贵。
汝州市地理位置适中,交通发达,工业基础好,农业底子厚,文化资源丰富,劳力众多,经济建设潜力大,发展前景广阔。
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周盘同其珍重。时至今日仅存其名耳。由此推论:汝瓷当毁于北宋末年,当时金兵入侵汝州,汝瓷工匠或逃或遭杀害。自此人亡艺绝,汝瓷失传。元代以后,历代均有仿烧,但“仿烧而色质均不及汝”无一成功。明清时期,景德镇多次仿烧汝窑,但其仿的产品坯体和釉色均达不到汝瓷的质量效果。
民国二十七年至三十年(1938—1941年)汝州资本家李绍初曾在严和店汝窑遗址建窑仿烧汝瓷但没有成功。1947年临汝解放后,汝瓷恢复烧制工作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1952年,私人经营的严和店瓷厂经过改造成为集体经营,后转为地方国营县办汝瓷厂,产品以精瓷碗、盘为主,也兼烧瓷缸和耐火砖等。
1956年,周总理亲自指示:发掘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 临汝县汝瓷一厂在县委、县政府支持下,成立了汝瓷试验小组,郭遂任试验组组长。试验组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汝窑釉料矿石,经千百次试烧,初步掌握了汝瓷豆绿釉烧造技术,1958年,首次试烧出的汝瓷豆绿釉大型透花盆,洗字盘等产品,送呈北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被陈列于人民大会堂河南厅。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