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博物馆入藏日本回流陶瓷精品
2011/4/9 21:40:25
唐三彩文官俑 唐三彩骆驼
三彩白马
深圳商报记者 王 宇/文 韩 墨/图
深圳博物馆“馆藏陶瓷精品展”近日结束,这批东瀛回流的中国瓷器是2010年3月12日这一天来到深圳博物馆的,4个大文物箱子,263件(组)中国古代陶瓷,后经国家文物方面的专家鉴定:国家一级文物20件,二级73件,余下的基本为三级。这批东西,来自日本某大企业的无偿捐赠,宝物在这一天入藏深博。
深博研究古代陶瓷的学者利国显说:“这批入藏的文物,是中国古代工匠们的精心之作。艺海撷英,我们先介绍其中唐三彩中的动物和人物,以展现盛唐的社会生活,解读陶土与火焰所打造的唐代陶瓷艺术。”
唐代官员的形象
利国显说:“我们读《旧唐书》、《新唐书》等典籍,从里面接触了大大小小的唐代官员,史家们笔法高超,或总有神来之笔,让今人掩卷沉思,那些人物固然可以‘跃然纸上’,但我们依然没有具象方面的模式——唐代官员究竟长什么样?于是,我们不妨先看看这批深博入藏不久、日企捐赠的古陶瓷,那里有一件‘唐三彩文官俑’,正是唐代的官员典型的形象。”
面庞丰腴,白净文雅,神情肃穆刚正,着赭黄色敞领宽袖袍,袖口镶绿色边。脚穿如意云头履,头戴飞鸟装饰的幞头,脚穿如意头云履,立在圆形细腰的须弥座上,双臂弯曲拱于胸前,双手叠于胸前,双手中间有一孔(应为上朝时捧笏板的样子),神态矜持肃穆。施黄、绿、白三色釉,唐三彩中,文臣武将的形象不少,神态和穿着各异,但像这样能将文人道貌岸然的外表和矜持尊严的内心世界刻画得如此淋漓尽致作品实在不多,尤显珍贵。这件文官俑通高76厘米,施黄、绿、白三色彩釉,是国家一级文物。
利国显介绍说,有文官,另有武将,那就是这件“三彩天王俑”。天王俑通常随葬,用于镇墓,虽有神灵的禀赋,但也有人的资质,这件天王俑挽发髻,双眉紧蹙,口部微张,双眼圆睁,一手叉腰,一手握拳上扬,身穿铠甲,腹部有护甲,腰部系带,腰下垂膝裙,下绑吊腿,右腿直立,左腿微曲,踏在卧牛之上,卧牛之下为山形座,整个形象表现了当时武夫的气概和装扮。这件俑,高79厘米,通身以绿、黄、白三色釉为主,釉色鲜艳明亮。唐代早期只用武士俑,而无天王俑。到唐高宗时,武士俑基本上改为天王俑,天王俑往往脚踏卧兽,这一件是脚踏卧牛。
唐人的沙漠之舟
利国显认为,盛唐之盛除了社会安定和人民富裕而外,更有唐人对外开放、与异域大规模贸易的气度。当年这种对外开放的依据,一是依稀尚存的古丝绸之路的种种印记,一是现存于典籍、书画、雕塑中的写实。例如,许多年来考古发掘出土的三彩骆驼,是比较常见的,它们身上往往驮着的物件就是明证。
这次入藏一件三彩骆驼,高59.3厘米,就是常见的双峰驼,它双目圆睁,炯炯有神,昂首,口部微张,前腿直立,后腿撑地,一副顽强、彪悍、强健的样态,似乎于沙漠中昂然前行,头、颈、双峰和鞯部施釉,双峰、头、颈部为褐釉,双峰为白釉,鞯部施黄、绿、白三色釉,两峰之间的驼囊上搭挂丝绸、水壶等物,丝绸在西域诸国是珍贵稀罕之物,可以换回西域的奇珍异物,水壶则是大漠之中旅人的救命之源,驼囊上装饰着脸谱的图案。这件骆驼,分明述说着大唐帝国辽阔的疆域、江南丝织业的进步与发达、西域沙漠瀚海之中商人与坐骑的贸易之旅。
珍稀的三彩白马
利国显指着一件三彩马俑说,“它十分珍贵,高56.5厘米,长59厘米,造型生动传神,塑造细腻准确;通体施白釉,昂首挺立,双耳竖起,鞍具羁辔齐全;桥形鞍、胸带、羁辔饰以绿釉,装饰简洁悦目。国家一级文物。”
利国显认为,唐三彩马是三彩中的瑰宝,在三彩马中,白釉马又十分罕见,其共同特点头小颈长,膘肥体壮,骨肉匀称,充满活力。最近在深圳博物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