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大英博物馆里的华夏古陶瓷的感想
2011/1/17 22:57:55
南宋龙泉鬲式炉
大英博物馆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作为中国古陶瓷研究者,笔者渴望欣赏那里收藏的中国陶瓷器。在英伦岛国,我决然放弃参观伦敦市容的机会,怀着期待和激动的心情,早早地来到了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又称国立历史、考古、艺术及民俗学图书馆和博物馆,与美国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和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并称世界三大顶级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作为世界上最早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之一,它的创立年代可上溯至1753年。在长达250多年的漫长历程中,大英博物馆的藏品已经突破600万件,来自世界各地。藏品包括浮雕、版画、徽章、钱币、手稿、书籍、陶瓷、青铜器、书画等,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该馆为此设立了古代埃及部、古代希腊罗马部、古代英国及中世纪部、古代西亚部、东方部等10个部门,对这些数量惊人的文物藏品进行管理和研究。
第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文物收藏丰富精彩,令人难忘。这里向人们展示的是一部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史,远古石器、新石器时期的玉器及彩陶、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登峰造极的国宝,可谓门类齐全,应有尽有。据说这里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3万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
徜徉在33号展厅,华夏古代文明的代表作一一展现眼帘:六千多年前的半坡聚落的红陶盆及尖底瓶,新石器时代的玉琮和马家窑文化彩陶,商周时期的青铜尊、鼎,秦汉时期的铜镜、陶器、铁剑,六朝时期的金铜佛,隋代白色大理石佛像,唐代三彩器物,宋、元、明、清各代的瓷器,以及甲骨文、竹简、刻本古书、书画、地图、铜币、丝绸、景泰蓝、漆器、鼻烟壶…… 展品中陶瓷器占70%左右,凸显出“china”的地位,让人大饱眼福。
从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展出的全是各个朝代各大名窑的精品,价值连城。不少器物我是第一次见到,有的虽是多次在图录中看到,如今算是识得“庐山真面目”。厅中央墙上的巨幅壁画尤其引人注目,它来自山西清凉寺。壁画上画有三位菩萨,体现了盛唐人物绘画的风格。壁画前放着3尊三彩瓷雕塑:左为明代的道人,中为辽代的罗汉,右为笑口常开的明代弥勒。中间这尊来自河北易县八佛洼的辽代罗汉,眉慈目秀,目光炯炯有神。它釉色滋润,高约两米,如此大型瓷塑,实乃稀世珍宝。
马家窑彩陶位于进馆的右侧,我在那里站了很久,默默地与那尊富有激情的涡旋纹彩陶罐对话。我身旁的一对老外夫妇带着孩子,不住地赞叹马家窑彩陶的精美,孩子在十分专注地欣赏。远古文明与先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那时的人们几乎都傍水而居,整个欧洲的城市也几乎都建在江河海边。怀着对滔滔江水的崇拜和敬畏,马家窑先民把自己的感受真切地描绘在彩陶上。马家窑彩陶上那流畅自然的线条,带给观赏者的不仅是流动的节奏和妙不可言的韵律,而且透露了先民们的生活信息和生活理念。
宋代五大名窑瓷器这里也有展示。汝窑瓷器,天下传世品不超过百件,国家的大博物馆里有一件汝窑瓷器就是了不得的事情。早在南宋时期汝窑瓷器已十分罕见,南宋周《清波杂志》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明清两朝谈及宋代名窑,首推汝窑。正是物以稀为贵,后世谈瓷者对汝窑往往津津乐道。但这里一下子展出汝窑瓶、洗、碗、茶盏等6尊,且造型典雅,釉色素淡,其高贵精美程度,可与台湾故宫博物馆所展汝窑器相媲美。这里还有一件宝物值得一提,即辽代白瓷有翼美人鱼提梁壶,可能是文房用品,也可能是祭祀礼器,器形虽不大,但精巧无比,看得出工匠是费了心思的,让人遐思无限。
元代磁州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