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大师熊国辉江河源作品欣赏—湘江源
2016/8/6 13:03:00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在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无数的江河孕育了华夏文明,滋养了中华儿女。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是江河的发源地,它们或位于高原,或居于深山,大多人迹罕至。近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江河源头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越来越严重,比如黄河源头,素有“千湖之县”美称的玛多县众多湖泊水位下降甚至干涸,沼泽低湿草甸植被正向中旱生高原植被演变,大片沼泽地消失、干燥并裸露。
事实上,许多江河源头地理位置偏僻,经济欠发达,保护环境的意识相对薄弱。另一方面,当地的村民肩负着水源地保护的重任往往不得不牺牲自身经济的发展,然而江河作为中华儿女的生命之源,其源头的保护应该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责任。正是基于这种对江河源头的保护意识,2013年12月,由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和“中国十大名村”——浙江省花园村共同发起,选取全国33条有代表性的大江大河,对江河源村庄的风土人情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并在此基础上由精细生工艺美术大师熊国辉创作成主题陶瓷作品,希望借陶瓷艺术与乡土文化的结合,在收藏展示的同时唤起更多人对江河源村庄的关注和对江河源头生态保护的重视。
每一条江河源藏品均由三件物品和一副对联组成。对联是由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董献华创作,邀请中国国土书画院副院长王殿奎、书法家吴冠军等书写。瓷板画和瓷瓶的创作设计则出自熊国辉大师之手。
湘江之源,其说有四:一是广西兴安县白石乡的海洋河,二为广西灵川县海洋乡龙门界,三是广西兴安县白石乡的上桂河(白石河),四是湖南永州蓝山县紫良瑶族乡的潇水。2011年水利部和湖南省经过考察测量将湘江源头认定在湖南省蓝山县。湘江经永州、衡阳、湘潭、长沙,由岳阳入洞庭湖。
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湘江文化别具一格。一方面湖南受中原正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湖南特殊的民风民俗又造就了湘湖文化的别样特质。湘江流域名人辈出,近有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任弼时等国家领导人,远有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等历史先贤,而新中国的第一位主席毛泽东更是湘江人物的典型代表,展示了湘江文化的精神品格。
湘江源头永州市蓝山县野狗岭,生态环境优越,溪流纵横,瀑布众多。这里空气负离子含量极高,有“天然氧吧”之称,万亩斑竹林、10万亩杜鹃花海孕育着湘江之源,是我国南方生物物种保存最完好、最齐全的高海拔国家森林公园之一,被誉为湖南的“香格里拉”。
有“湘江源头第一村”之美誉的竹林村位于原始森林深处,因村路两边密布竹林得名,而楠竹也成为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近年来随着湘江源头的名声越来越大,来竹林村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村民保护环境的意识也越来越强,滥砍滥伐、烧木炭毁林的现象没有了,就连平时乱倒垃圾的陋习也慢慢改了过来。村民们都说,湘江源头是我们的家,保护这里生态环境是我们的责任。
熊国辉作品《湘江源民居》
瓷板《湘江源民居》以竹林村为原型,把水墨画的“墨分五色”,变成“料分五色”,通过焦、重、浓、淡、清等不同色阶的颜料,展现了山峰树石、民居亭阁的形态。熊国辉通过认真考察,将传统礼仪制度下湖南民居以堂屋为中心,正屋为主体,中轴对称,厢房、杂居均衡发展,天井院落组合变化的基本格局运用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熊国辉《湘江源高山水库》
瓷板运用中国水墨画的表现手法,结合珍珠釉的材质特性,用酣畅淋漓的笔法寓情于景地将湘江源头独一无二的生态资源表现出来,再加上高温颜色的反差对比的运用,使作品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元素。
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的名片。中国的英文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