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人十年收藏生涯 买回很多没价值的古玩
2016/2/23 10:05:07

 
杨永端展示自己的藏品
  春节前,杨永端向媒体求助,希望有人将自己收藏的12尊木雕带走。至今,他家里仍堆着众多陶罐、瓷器、数百枚像章……这是他过去10年收藏生涯所留下的,他笑称自己不懂行,买回很多没价值的“古玩”,还为此背上数万元债务。
    南充市古玩收藏协会会长赵春提醒说,古玩收藏就像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总觉得很神秘,拼命挤进来,很多不懂行的人一开始就盲目收藏,让自己血本无归。在猴年春节前夕,老杨靠两年打工留下的积蓄终于还清债务,当初拼命挤进“围城”的老杨说,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渐渐退出这座“围城”。
    曾经执着
    “不上当,哪晓得真假?”
    最开始搞收藏的两年,老杨主要在做一件事:花钱收购各类古玩。每天上午,他会到附近的场镇摆摊定点收购,下午走村串户打听谁家有“宝贝”。当时,老杨家里种有庄稼,“那时候还算年轻,干活动作快,所以不耽误收古玩”。对于“古玩”的价值,老杨全靠感觉,他比较相信看上去显旧的陶罐、瓷器、古书籍等等。
因缺乏经验,老杨吃了不少亏。他曾花1400元高价从一名年轻女子手上收购一块“祖传”银元,他当时也质疑银元太新,是假货,但他又觉得女子说的“用药水洗过,所以很新”的话有道理。老杨后来拿着“银元”出售给业内人士,但被告知是假货,老杨一气之下将银元扔了。
    “他经常买一些没用的东西回来,简直气死人了。”老伴谢华清说,两人经常为“古玩”的事发生争吵。去年底,老杨曾找到媒体,因担心茅草屋漏雨,淋湿损坏几年前花1000元收藏的12尊木雕,愿意免费捐献出来(成都商报曾报道)。南充市古玩收藏协会后来将12尊木雕带走,协会会长赵春看过后告诉记者,“木雕的年代并不久远,几乎没什么价值”。对自己的遭遇,老杨为自己辩解:“不上当,哪晓得真假?”
    疯狂砸钱
    借“高利贷”收购古玩
    按照老杨最初的想法,是将收购的古玩高价转手,改善家庭经济现状。但实际情况是,老杨收购的“古玩”鲜有成功转手的,在收购和出手之间,总是入不敷出,他不得不经常找朋友借钱。但他紧接着补充道:“也还是卖了一些出去,少的赚两三块钱,多的能赚几百块。”老杨说,多次挫败之后,自己也想过离开“古玩”圈子,但后来的一次“甜头”,又让他决定留下来。
    2009年前后,老杨帮朋友介绍出手一件古玩后,后者送他一个铜胎瓷(音)碗作为回报,成都一位老板看中了老杨的碗,并花5.6万元买走。“这是赚得最多的一次。”老杨靠这笔钱还清了债务,还余有将近1万元。
    不过,这次“甜头”并没成为老杨收藏生涯的分水岭。尝到“甜头”的老杨之后又继续大肆收购各类“古玩”,这让他再次轮回到先前的入不敷出的境地,又开始找朋友借钱,“有些朋友后来不愿借钱了,怕还不上”。老伴谢华清说,老杨为了收购古玩还曾借过数万元高利贷,两人的生活就在不断的“争吵”“收购”之间轮回。
    如今,老杨不愿多谈借钱收购古玩的事,对于记者提出跟他的债主们联系,他也婉拒了。他说自己砸在“古玩”上的钱应该在10万元左右。
    直到2014年,“古玩”让老杨背负了五六万元的债务,在偿还债务还是继续收购的十字路口,老杨决定:打工还债。这一年,老杨62岁。
    逐渐退出
    重新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对于老杨举债收藏“古玩”一事,南充市古玩收藏协会会长赵春也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