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圈里的“帮派”
2015/1/15 21:26:50

  春秋战国是礼崩乐坏的时代,群雄逐鹿,天子成了摆设,谁都想当老大,谁都不服谁,于是真刀真枪地打来打去几百年。如今的古瓷收藏圈,大有当年乱战之势,打的不仅是口水仗,还有利益战。   
  春秋战国是以地域为界相互争斗,而古瓷收藏圈是以帮帮派派划界。 
  古瓷从原始青瓷开始,伴随着中国文明漫漫走来,经历了千变万化,形成了千姿百态。就研究和收藏而论,能把某个时期的某个窑口研究深透了,就算头一号的大家了,而真正把中国古瓷都研究深透的,我想中国迄今也无一人,但越是这样,越是谁都想当老大,谁都认为自己就是老大,既然自大,自然谁都不服谁了,如此,古瓷圈里便产生帮帮派派,你帮我派的争斗便无休无止地上演。   
  看似古瓷的东西,其实有仿品与真品之分,而仿品又分高仿与低仿。真品的种类就更多了,分传世与出土、高古瓷与明清瓷、南方窑口与北方窑口等等。传世的又分一直传世和早年出土后传世;出土的又分出土与出水、墓藏与窖藏、干坑和水坑、南方与北方等等。墓藏与窖藏又分被土掩与没被土掩。古瓷又有粗瓷与精瓷之分,出土器又有完整器与残器、片片之分等等。 
  古瓷圈里到底有哪些帮? 
  先说国宝帮,这是藏界公认的一帮一派了,意思也很简单,就是指钻进假货的死胡同,一条道路走到黑,撞了南墙也不悔不悟不说,还把又脏(作旧)又丑(现代人的粗制滥造)的东东视若国宝,别人要是善意地给他指出,有的甚至恶语相加。这样的实例不少,闹出的笑话也不少,我亲眼见的也不少。每次见到,只好说“少买点,买多了没有用”,别的不能说,因为有的是老者,怕老人家心脏病、高血压突发,要有什么三长两短,我可没法招架。
  其实除了国宝帮,还有很多帮。比较明显的有以下几个大帮。 
  一是砖家帮。专家本意是权威人士,可古瓷圈的专家不是这样,他们虽然是专门从事古瓷研究的专业人士,按说也应是权威人士。导致古瓷专家不权威的主要原因是这类人士只做研究不搞收藏,也就是说他们只会闭眼念经,不会睁眼看物,一方面体制规定他们不能搞收藏,二者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虽然从事这方面的专业,但自己并不喜欢,更谈不上热爱。如此一来,这些人就是典型的学院派,也是典型的“老学究”,由于他们的固执与教条,加之先天缺陷,其鉴赏能力远远落后于市场、落后于古瓷研究的时代水平。然而真正的问题却不在于此,在于人们往往都迷信专家,这样的砖家却主导着古瓷收藏的话语权。   
  二是传世帮。这类人士主要是早年特别是80年代就开始涉足古瓷收藏的人。说实在的,在那个由乱始治的年代,人们都沉浸在“破四旧”的后怕之中,东西便宜不说,最主要的是不用担心买到假货,也绝少遇到出土器物。所以那时的东西基本都是傻开门的,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尽管闭着眼睛买就是。应该说,传世帮的很幸运,因为随之而来的就是收藏热,传世古瓷由于不受文物法限制,所以成为市场的宠儿,这种局面一直持续至今。这样一来,以前经常光顾地摊的传世帮,如今大多开起了古玩店,进入拍卖行,不来地摊,一则因为地摊上确实买不到他们熟悉的传世古瓷了,二则他们有钱赚也不必来地摊了。 
  三是片片帮。学瓷要有老师。从年龄上看,传世帮大多六七十岁了,现在学瓷的人,要不是传世帮带的,要不是从书本上学的,再有就是向瓷片学。向传世帮学的,现在也是新一代的传世帮,而毕竟时代不同了,花小钱基本买不到传世古瓷了,很多这样的人子从父业、徒从师业,大多当起了古瓷经纪人,以传世古瓷倒买倒卖为生。向书本学的,如果不拜师,很大可能会沦为国宝帮。瓷片本是好老师之一,无论何种来路,瓷片都是必学的,就象成为本科生研究生之前,先要从幼儿园、小学等启蒙教育开始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