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的鉴定费。 
拍卖行“假拍”+“拍假”,委托人与拍卖行常常联手做戏,在拍卖过程中自拉自唱,将拍品的价格哄抬上去,以误导收藏者。2015年6月,一件在澳门拍卖会上以3.9亿港元成交的宋代定窑美人枕不但刷新了定窑瓷的世界拍卖记录,也成为澳门自有拍卖以来的最高价拍品。而业界普遍质疑这件美人枕是仿造品,并且拍卖公司存在假拍嫌疑——这家拍卖公司仅成立半年,而拍品提供者和买受人均为同一公司。
拍卖行作为中介,其利润来自于买家和卖家分别支付的约12%的手续费。这意味着拍价一亿元的一件作品,拍卖行可获利2400万元。一面是高额利润,一面却受限于真品稀缺,加之有免责条款,这成为拍卖行知假拍假的动因。2010年6月,北京九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在春拍中以7280万元人民币拍出的徐悲鸿《人体蒋碧薇女士》油画,经证实是中央美院一名学生的课堂习作。
2011年,中嘉拍卖以2.2亿元拍出“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含坐凳)”,使其成为当年中国艺拍市场最贵玉器。但网民和专家均质疑其真实性,有专家指出汉代人席地而坐,不存在这样的凳子。2012年2月,江苏邳州商人承认“汉代玉凳”是经他手由明代材料组装所成,历时3个多月,成本仅为50多万元。
《消费者买赝品难维权》在艺术品领域,有“不打假”的传统,因为,打假就意味着藏品要烂在买家的手里,所以圈里的人不自觉的都成了护假者。2005年,上海的苏敏罗在瀚海拍卖公司的拍卖会上,以230万买了吴冠中的作品《池塘》,后经画家本人鉴定为赝品。苏女士将拍卖公司诉至法院,结果败诉,因为根据拍卖法第61条,拍卖公司不对作品的瑕疵真伪提供担保。
奇葩“博物馆”层出不穷,近年来各地兴起了“博物馆”热,很多挂着博物馆的名头,里面却充斥着复制品、山寨品。2013年,作家马伯庸撰文《少年Ma的奇幻历史漂流之旅》,揭露了冀宝斋博物馆收藏年代穿越、造型奇异的藏品,其中不仅有“雍正年制”的金陵十二钗大缸、三英战赵云的葵口盘,还有分公母的青花釉里红描金12生肖……让人汗颜。
收藏品投资诈骗高发,“恭喜您获得XX纪念币一枚”,这种天上掉馅饼的电话您接到过吗,这其实是商家用不明来路的“纪念币”将您骗到店里,推销收藏品的手段。近两年,很多收藏品投资公司打着回收藏品和高额返利的幌子进行诈骗,买家不仅等不到承诺的回购,而且花巨资购买的“藏品”大都一文不值。收藏这行的水太深,望藏家摒弃贪便宜的心理,多学习专业知识,自然会有所收获。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