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建议他去附近的一些古玩店看看,积累一下经验,还特意提到了聚宝堂。每次在聚宝堂购买古玩,黄先生都会带上潘某,只有等潘某点头,他才会放心买下古董。
      黄先生说,潘某曾对他说,只要随便一件是真品,价值便可以上千万甚至上亿元,潘某可以与他一起去找北京的大型拍卖行将这些古董套现。
      “事到如今,我觉得一切都是个骗局。”黄先生认为,潘某其实与聚宝堂的梁某容以及其丈夫杨某早就认识,一切都是事先设好的“局”。自己之所以一口气拿下了那么多古董,就是因为潘某一直在给他“洗脑”。
      据了解,李小姐目前已经向警方报了案。同时,李小姐还聘请律师提出了反诉,要求对方返还61.5万元,并退回全部的货物。案件将于近日开庭。
      各方说法
      梁某容:买到假货是他运气不好
      近日,记者联系上了聚宝堂的负责人梁某容。梁某容否认与潘某认识。“那个专家是黄先生带过来我才认识的。”而且,潘某只是前两三次和黄先生一起 到他们店里挑货,之后就很少再来,都是黄先生独自一人来挑货的。对于她的店铺里的货品的进货渠道,梁某容并不愿细说,她只是表示,货品进货渠道并不确定,是她的丈夫杨某“旅游时看到就买”,全国各地都有。而货品的购入价格“很难讲”。
      梁某容表示自己从来没有保证过货物一定是真品。“我们不一定要保证是真的,我老公也是无师自通的,自己靠上网学,和朋友交流,认为自己等钱用,价格合适就卖。”梁某容说,“反正就是买到真货是他好彩(好运气),买到假货就是我好彩。我打开门做生意,他看实物来买货,如果我是诈骗,他又怎么会买完 一批又一批?”
      梁某容还表示,他们夫妻俩也曾觉得他们新进的货其中一件货物比较新,可能是假货,并作过善意的提醒,可是黄先生却一直认为是真品。“之所以会让他先拿货再付钱,是因为后来知道他是街坊,大家住一个小区,才放心赊账给他。”梁某容表示。
      潘某:从未帮黄先生做鉴定
      记者多次尝试联系潘某,不过潘某的手机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记者随后往他两个号码发送了短信,直到截稿前最后一刻,潘某给记者发来了短信回应。
      潘某表示,他之前并不认识聚宝堂的负责人梁某容,都是因为黄先生多次给他打电话,说有好瓷器要求他赶过来才认识的。至于为黄先生鉴瓷的说法,他 则予以否认。“我说东西大部分看新(看起来是新的),有几个不能肯定……只希望他们多从交流中提高。我也从未给谁鉴定什么东西,只强调知识来不得半点水分。”潘某还否认了承诺与黄先生一起去卖古董的说法。“他们碰到债务后由黄先生恳求我带他拿他们买的东西去办拍卖,我当时就直接说些东西不能卖。”后来,觉得应该帮一下黄先生,就带着黄先生去了几家大型拍卖公司进行鉴定。
      专家
      应量力而为
      忌“捡漏”心理
      “现在很多人热衷古董,但古董收藏要量力而为。”佛山知名古董鉴定专家唐家怀说,要进入古董收藏的领域,必须要有两“才”,分别是才气和财力。
      才气是指要有基本的知识,要有必需的历史知识,要经历系统性的古董鉴赏学习。比如说,在黄先生的藏品里,有一个声称是元朝的一米高的蓝釉青白花瓶,根本就不用去鉴别就知道是假货,因为以元朝的工艺,不可能制造出来这么大的花瓶,至少要到清朝才行;又比如说,元朝末年才刚刚出现红釉,当时技术还不成熟,所以会有黑点分布不均的情况,如果红釉太过于完美,那基本就可以断定是假货。“要根据朝代历史、当时的生产背景,以及各种材质的基本知识,来综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