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宋瓷最大资本是眼光
2012/8/27 11:48:58
瓦趣轩主人黄金源谈从海外“捡漏”经验
瓦趣轩,这家大名远播的私人博物馆藏身于中山六路的一条小巷里,它虽只有100多平方米,却有着“北有观复馆,南有瓦趣轩”的美誉。轩主黄金源父子凭着爱国之心在海外苦心经营,将数百件珍品一件一件带回祖国,他们并非腰缠万贯,但却守着“只藏不卖”的原则。收藏宋瓷,他们最大的心得就是要眼光独到,眼光是收藏的最大资本。
辨伪、断代、定价只是古董商的乏味鉴定,而一名收藏家更多的是对器物的工艺、文化内涵等深层次进行考究,古瓷器是我们祖先留给现代人一封“无言的信”,我们就是专门去解读这封信的。
如今的明清瓷器价格越炒越高,脱离了其价值所在,而宋瓷更是当之无愧的艺术珍品,其在清代已是乾隆皇帝求之难得之物,蕴涵着丰富的文化艺术价值,宋瓷的价格理应能与元明清瓷器平起平坐。 黄金源
辨伪断代定价只是古董商的乏味鉴定
瓦趣轩内部有传统西关大屋的设计韵味,一套古朴的红木座椅居中陈放,四周是陈列瓷器的展柜,元代双龙耳青花瓶、唐代越窑秘色瓷五瓣花口洗、北宋耀州白釉刻花人物梅瓶……一件件来自各年代、具有代表性的古瓷器依次摆放着,在柔和的灯光照射下,显得更加端庄、静谧。
2000年,黄氏家族决定举家迁回中国,当黄金源父子从美国手捧着“青花开光人物将军罐”回来时,震惊了收藏界,因为后来他们用“蚂蚁搬家”的方式,将他们在美国收藏到的200多件珍品陆续带回中国,并建起了这家以黄老的书斋名“瓦趣轩”命名的私人博物馆。
在历代陶瓷中,黄家父子对宋瓷情有独钟。黄金源说,宋瓷质感如玉,温润细致,总能让人想起君子之德如同美玉。汝窑如雨后放晴,天青宝色;定窑白釉印花、刻花,轻盈如纸;钧窑窑变各异,胎厚色繁。但黄金源对宋瓷的理解并不仅如此,他认为辨伪、断代、定价只是古董商的乏味鉴定,而一名收藏家更多的是对器物的工艺、文化内涵等深层次进行考究,“古瓷器是我们祖先留给现代人一封"无言的信",我们就是专门去解读这封信的”。
对各窑口了如指掌出手就能十分准确
从美国旧金山到广州,相隔千里,瓦趣轩中的瓷器便是黄氏父子这样一件一件寻回的,谈起文物回归的历程,黄金源最自豪的便是自己的眼光,他说,他们只是民间收藏家,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靠着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外汇将流失在外的文物带回祖国,“因为钱有限,所以出手要十分准确,以最便宜的价格买最好的东西”。
一个北宋耀州白釉刻花人物梅瓶便是黄金源好眼光的印证,他说:“当年是从一个美国私人收藏家手中得来的,那个收藏家根本就不知道这件精美的瓷器就是"耀州白者为上"的实证,这么珍贵的瓷器,连窑工都舍不得打烂啊!”迄今,经瓦趣轩收藏的宋瓷有近百件,除了北宋耀州白釉刻花人物梅瓶、北宋龙泉窑执壶等名窑出品外,不少是当时民间窑口生产的观赏瓷和日用瓷。
黄家父子收藏的原则是必须具有代表性或是比较稀少,尤其是可以证史之误、补史之缺的珍罕陶瓷。到海外收购宋瓷,黄金源认为归根到底还是要练好本领,对各大窑口了如指掌,鉴别时胎质、釉色、纹片等众多因素都必须完全符合窑口特点,缺一不可。“不要迷信科学,对于古董鉴别,不能简单以科学手段取代人的鉴别”。
乾隆求之难得宋瓷是当之无愧艺术珍品
“我们带团到欧美的古董市场看古董,买家们绝大部分都是对明清瓷器感兴趣,看宋瓷的人很少。”黄俊然对此颇为遗憾,最近只身去了印尼的他,就收购了不少出海的宋瓷回来,其中有的一件甚至只要两三千元。
目前,宋瓷收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