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云驹:收藏是一种文化行为
2011/8/24 21:46:57
从文化发展角度看,收藏是一种覆盖面广泛的文化现象,是人人可为的事情,有时尚性和风潮性。因此,绝对不能无视它的存在,它是社会丰富性和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收藏热象征社会的文化觉醒
中国是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遗留下的东西很多,有良好的文化传统,文化积累、文化高度跟其他国家比起来有自己的特殊性,因此,积累下来的很多历史遗留物都具有收藏价值、保留价值。当然,收藏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行为。重视自己的文化,并保存自己的文化,这是中国历史的特色。
自古以来,古墓葬就保留了很多器物,埋藏了很多随葬器物,这也是一种收藏。从甲骨文时代开始,典籍记载成为收藏历史的一种特殊方式。它保留下来的历史,对当代人而言跨越空间,对后代人而言跨越时间,是时空上两种方向的传播、保存。典籍对于历史、文化的记载和收藏浩如烟海,文字记载是当代“活”的传承。
我国的国家制度中有保管、收藏典籍的传统,并且一直在延续。但也出现过一些特殊情况,比如焚书坑儒、焚烧阿房宫等这种大规模的毁坏现象,或者一个朝代被推翻,新朝代要将前朝的东西彻底摧毁,毁灭文化的现象时有发生。但文化主流仍然是保留、收藏、传承历史,延续至今。
中国收藏种类繁多、范围广泛,与西方收藏相比最大的不同是,西方可能只在古建等某一个方面流传较好,而不像我国收藏这么丰富多样,比如碑刻、书籍、瓷器等等,种类丰富,体现在各种形态上,体现的收藏概念也比较大,这是中国收藏的一大特色。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说明中国人文化传承的意识还是很强的,如果没有代代的收藏和传承,人们现在就看不到那么多的历史,也不可能积累那么多的东西。虽然考古学家还在从地下不断发掘出弥补空白的文物,但是从目前已经掌握的文物中,我们所获得的文化积累和文化财富能够呈现清晰的历史线索。
中国当代,有两次对传统文化的否定,一是五四运动,一是文化大革命,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文化被彻底否定。在否定环境中成长的一代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相对较弱,离传统文化内核较远,所以,当代年轻人传统文化观念是不及古代人的。收藏热的兴起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一种重新认识,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其价值的认可,对宣传、普及中国文化很有好处。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有利于今后社会发展,有利于丰富人们的创造力和民族的生命力。收藏在哲学上是一种高度的文化行为、深刻的文化现象。我们对文化的尊重、文化自信心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才会出现收藏热潮,这是一种文化自觉的体现。
同时,收藏需要能力,需要一定的文化意识、文化自觉。收藏分为这样几个层次,一是市场运作;二是纯粹的个人爱好,量力而行;三是不富有但对收藏痴迷,倾其所有、倾家荡产也要收藏。在这几个层次里面,倾其所有来收藏爱好的东西是最到位的一种情况,这需要能力,还需要下很大的决心,甚至要降低生活水平,放低生活姿态,牺牲很多其他的爱好,如此痴迷的热爱收藏,对收藏文化应该有比较深刻的见解。不是知音,不可能到痴迷的程度,这些收藏爱好者对藏品的文化价值看得非常透彻,并从中享受很多乐趣。比如有的人收藏瓷器,那么他们对瓷的历史、不同年代的瓷、不同瓷器的造型、烧制等等所有的细节,都要了解,研究它、喜爱它,收藏者要达到与器物创造者同样的水平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它,这需要文化修养、文化锤炼、文化积累,这是一种大能力。收藏的门类很多,收藏哪一类藏品就要了解哪一类藏品的知识,这样就会出现很多专家。就像我们的社会分工一样,分工很细,才能把社会发展起来。收藏也是一样,人们热爱不同的收藏门类,这样文化传承才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收藏
非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