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收藏从民国开始是一条捷径(图)
2011/1/18 22:27:16
珐琅彩开光山水如意万代尊,民国(1947年),高32cm ,器底红彩篆书“中华民国三十六年”款,后钤单框“中正”红章。
讲述:崔凯 整理:杨国亮
民国瓷器的收藏,在国内已初具规模。那么,在当今藏家眼中,民国瓷器收藏到底如何理解?藏家入手又该注意哪些问题?本刊特别采访了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的崔凯先生,请他梳理出当今民国瓷器收藏的基本面貌。
特殊时期的民国瓷器
“洪宪瓷”的烧制时间,学术界历来有争议,有的认为是民国五年(1916年)烧造,有的则认为是在袁世凯登基之前。我认为,在袁世凯登基之前,郭葆昌就已开始烧造“洪宪瓷”,后在全国骂声中停烧。
现在看,“洪宪御制”这种款式,基本上与当时社会环境不太相匹配。袁世凯倒台之后出现的“洪宪年制”瓷器,基本风格也是按照康雍乾时期的粉彩风格来做,但做工比“居仁堂”款的“洪宪瓷”粗糙得多,很多都是各字号成批量地生产。
真正的“洪宪瓷”目前市场价格严重滞后,市场前景看好,有比较高的收藏价值。同样是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的产物,“康德”年款瓷器(伪满洲国宫廷用瓷,“康德”为伪满洲国年号,在日本烧造),收藏爱好者可以有选择的收藏,但作为投资来说,这类瓷器受众面太小,尤其是作为一段负面历史的载体,作为投资不应是首选。
高水平仿古瓷
清末民国时期是收藏热,为迎合市场,景德镇、龙泉窑、磁州窑、越窑都生产了一批仿古瓷器。有仿两晋时期的青瓷,唐代的三彩、宋代的五大名窑,仿制水平也比较高。但是,这种仿制品是为了迎合国外市场及当时的收藏趋势,收藏价值不是特别高,可能会逐渐升值,但升值速度有限。
值得关注的是,有一种景德镇瓷画家及当地制瓷名家作品。他们用自己的艺术加工生产出来的艺术品,从造型、釉色等方面借鉴了古人优点,是对古代瓷器的传承发展,这种名家仿古瓷器就有比较高的收藏价值。
还有一点,龙泉当时为了迎合日本人的消费需求(日本人历来比较喜欢中国的龙泉瓷器),仿制了大量宋元时期的龙泉瓷,这批瓷器在民国时期大量销往日本。目前正值文物回流热,从国外回流了很多龙泉瓷器,绝大部分就是这个时期的仿制品,仿制水平非常高。
一件真正的元代民窑生产的龙泉青瓷大盘,目前市场价大概在三四十万左右,而一件民国仿品价格则只有一两万左右,它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花个一两万还是值得的,花三四十万去买当然是吃亏了。
民国瓷的投资分析
从晚清同治开始,浅绛彩瓷器出现。
浅绛彩瓷器的画面构图方式,印章的加盖方式,施彩的工艺,基本上沿袭了当时文人画风,而且画师本人也是当时名家,所以民国瓷器最具特点的就是它的绘画属性,这是当时文人阶层审美情趣的体现。
民国时期,官窑瓦解,绘瓷名家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百家争鸣,生产出了一批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精美瓷器,以汪晓棠、王步、珠山八友等为代表。从投资角度来说,这些作品,无论是艺术性,还是工艺的精细程度,最起码要超过晚清官窑。从文化背景来说,这段历史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转折时期,它本身的纪念意义也非常重要。
晚清时期的书画,目前市场价比较看好,一般被归为近现代板块,投资前景也非常好。瓷画这几年的价格比较高,也是受到书画市场的影响,而且这些字画家各有各的风格,比如说,王琦的人物、何许人的雪景、邓碧珊的鱼藻等,这样名家的代表性作品,肯定会被市场追捧,拍出高价也是比较合理的。
在民国瓷中,珠山八友名家瓷,真正的“洪宪瓷”,国府礼宾瓷是非常重要的品种,在当时价格就已经超过了清末官窑的卖价,奇货可居。
目前明清市场行情看好,高价频繁出现,过亿也不是特别稀奇的事儿。民国精品瓷器相对来说,价格应该还是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