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传统的龙泉窑收藏观念
2010/12/30 21:32:32
南宋龙泉窑中最上品的梅子青釉、粉青釉瓷,过去一直被文博界誉为中国民窑青瓷最杰出的代表性瓷器之一,龙泉窑如梅子青般苍翠欲滴的艺术魅力,完全可以与唐五代秘色釉瓷、宋汝窑、官窑、哥窑青釉瓷等媲美,组成中国青瓷最亮丽的风景线。
单色青釉瓷是中国传统瓷器最高的艺术境界,尤其受到历代收藏家们的青睐、追逐。到了近代,日本陶瓷收藏家痴迷于中国宋元龙泉青瓷的收藏。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欧美陶瓷收藏家也开始在世界闻名的苏富比、佳士得拍卖会上竞相追捧宋元龙泉青瓷,其拍卖价继唐三彩陶器之后,也创下了中国民窑瓷器的数十万美元的世界纪录。
然而,中国宋元龙泉窑瓷精品的民窑身份,一直与宋五大名窑、元青花、明清官窑瓷的拍卖价位相差了一段很大的距离,尤其是与南宋龙泉窑梅子青釉瓷的艺术价值不相符,令人无奈、惋惜。
2007年1月20日,是中国龙泉民窑瓷被重新评判的大翻身的日子。有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徐苹芳、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耿宝昌、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张浦生等中国国内瓷器研究领域的顶尖级专家参加的浙江龙泉“大窑龙泉窑遗址考古发掘专家论证会”上传出信息:“大窑龙泉窑自明代洪武到宣德年间为宫廷烧制官用瓷器,从而颠覆了国内学术界一直认为青瓷中最具代表性的龙泉窑明代已经衰弱的说法,使其成为又一处明朝官府和宫廷生产器物的窑址,可以与景德镇官窑并论。”
据悉:这次“大窑龙泉窑遗址”历时四个月的挖掘,考古人员共发掘出明代大墩碗、五爪龙纹(明代宫廷用)等50余吨碎片,发掘面积超过1600平方米。鉴于此次发掘的众多成果的重要性,有关文物部门考虑将其列入“申遗”后备名录。据此信息,笔者预测:一个重新评判宋元明龙泉官窑的实用价值、收藏价值、收藏拍卖价值的时代已经来临。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大窑龙泉窑遗址也出土明“官器”的消息迅速传播于文博收藏拍卖界,部分藏于国内外博物馆及私人收藏家手中的精品龙泉窑瓷原标注为元代龙泉的标识,多改为明代早期,重新界定为明早期龙泉“官器”。这一部分原元龙泉精品瓷从民器身份改为官器身份后,其收藏拍卖价值也与明清官窑彩瓷一样迅速升值,从而带动对两宋龙泉窑瓷的重新评估,尤其会带动对两宋龙泉瓷中的精品——南宋龙泉窑梅子青釉、粉青釉瓷的重新评价,其收藏拍卖价值可能会迅速升值十倍甚至百倍。
因为,既然原已被文博界认定为“衰弱时期”的明代早期大窑龙泉窑,曾为宫廷、官府烧造“官器”,那么文博界公认的南宋后期元代早期龙泉窑鼎盛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梅子青釉、粉青釉产品,是否当年也曾是为宫廷、官府烧造的“官器”?此“官器”又将成为一种新的推测、新的悬案。
当然,这种新的推测,最终需要考古发掘来证实。不过,南宋元初,龙泉窑鼎盛时期的产品,“除了盆、盘、碗、碟、盏、壶、渣斗等各类日用器外,水盂、水注、笔架、笔筒等文具用品及各式仿古铜器及玉器的器物也为习见。尤以鬲式炉、堆塑龙虎盖罐、双耳瓶、八卦炉等为典型器”。从以上器型上判断,就能说明:南宋元初龙泉窑的文房用品,如典型器鬲式炉、八卦炉等产品当年是供文人士大夫们烧造使用的。那些文人士大夫们不是京城的官员,就是浙江及周边地区的官员。所以,从使用者的身份来分析:南宋元初龙泉窑文房用品及典型器鬲式炉、八卦炉等,不是作为京城“官器”烧造,就是作为地方“官器”烧造。这从器型上,基本上是否可以认定?至于是否也有可能曾作为“贡器”烧造,这需要考古认证,不过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因为北宋宫廷衰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