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投资:如何选中富矿
2010/3/4 20:49:47
(来源:中国商界 作者马全甫)
兼论东方、经典、乡土印象派油画
手里有了富余资金,就要研究投资。投资的目的是要赚钱,赚不到钱的投资,是失败的。尽管俗语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没有人想要成功之母。现实的投资渠道不少,成功的个例也颇多,普遍的资金投向为:股票、房地产。相对于中国股票曾经的六千点,当前的大盘点位都是“赔钱”;投房地产沦陷的前车之鉴更多,两年前的美国房利美与房地美、十年前的香港楼市、二十年前的日本地产泡沫??股市和房市的每一波跌宕起伏大潮中,都有赔了钱跳楼的“无奈者”。投资大师巴菲特的智慧是,别人贪婪他恐惧,别人恐惧他贪婪。这是针对股票而言。而对于房地产,这一目前热得不能再热的行当,我实在没有太多的话可说。何不投资于一个更为稳妥的行当呢——艺术品。艺术品的投资虽不如前二者来得普及,但这绝对应该是位列三甲且更为保险的领域。只是,与股票和房地产投资一样,对艺术品的投资也需要专业的知识、超拔的技能和独具的慧眼。关于艺术品的投资也细分为很多种类,这里我只想针对油画的投资做点不成熟的分析。
中国油画相比较国画而言,整个艺术市场发展晚了一二十年。但是,它的发展潜力大后劲足。一个新兴的制度化、规范化的当代中国油画市场正在世界范围内崛起。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西方式微而东方崛起似乎不是悬念。油画市场也一样,在潮起潮落之间,蕴含着无限商机。无论从经济利益角度而言,还是历史价值与艺术责任的角度而言,中国正在经历着一个伟大的历史进程,我们没有理由去忽视这个契机。谁都知道,任何市场一旦饱和就没有利益可言,赚大钱需要超前的思维和胆识。那么,在国内油画市场还没有饱和的大趋势下,投资油画如何才能确保不失足踏入“雷区”,并且顺风顺水地选中“黄金富矿”呢?
首先,需要投资者丰富的专业知识,了解中西方油画史,熟知各个画派的代表人物、尤其是中国几代油画家的美学思想和风格技法。其次,就是做通盘资金分析策划,确定是短期行为还是长期持有,流通时间的长短直接关系到市场定位的方向。第三,有了足够的专业知识储备,认真分析了资金利用方式,最后就要选准切入点,这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选中某位画家、某种画风、某个团体就真金白银的砸下去。股票里的杨百万选股看公司,除了公司还是公司;房产大亨潘石屹教人买房子看地段,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那么,真金白银砸下去的油画投资,选的绝对是“人”,开始是人最后也还是人。只有画家的人品艺品有所确保,而且有充分的发展空间,才能为你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你也才能因为选人的精准而直接采到了“金矿矿脉”。
近现代中国的油画发展经历了大致四个时期:第一,发轫期。代表人物为20世纪初期留学海外的前辈画家徐悲鸿、林风眠、吴作人等。他们是中国油画艺术的奠基者,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拥有崇高地位。他们的艺术成长和创作实践,是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完成的。但是,最终的风格着力点抑或是创作重心还是以中国的民族的东方的为根基。徐悲鸿的作品《风尘三侠》在2001年中国香港佳士德秋季拍卖中以704.37万元港币成交;林风眠的作品《丰收图》2002年在香港佳士德秋季拍卖中以556.50万港币拍出。第二,成长期。能为中国赢得世界赞誉的艺术家并不多,华人油画家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就做到了,东方格调的华人经典画风是他们成功的原因。请注意,“东方”格调之外,“经典”画风是他们的标志。他们的作品不但得到海内外华人收藏家热捧,而且在西方主流收藏界的魅力也势不可挡,他们是目前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艺术家。赵无极的作品《1.4.66》2002年在香港佳士德秋季拍卖中以755.41万港币成交;吴冠中的作品《鹦鹉天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