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大家王世襄:大年除夕夜住小店收文物
2016/4/3 15:59:25

 
    收藏大家——王世襄 (1914-2009) 北京人,祖籍福建福州。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
  “一个人如连玩都玩不好,还可能把工作干好吗?”这是“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的名言。
    黄苗子先生说他是“玩物成家”,启功先生则称赞他是“玩物壮志”。马未都先生说他:“王世襄的独特性就在于,他出身上层社会,却关注社会底层的乐趣,这在中国文人里是不多见的。”
  从医学的差生到国文系的优等生
  从家谱看,王世襄是一个标准的世家子弟,其先祖明代时从江西迁到福建,是福州城内的望族之一。
      据《清史稿》记载,他的高祖王庆云,历任巡抚、总督和尚书等职。祖父王仁东,曾任内阁中书、道员,举家从福州搬到北京。他的父亲王继曾,毕业于南洋 公学,曾一度担任军机大臣张之洞的秘书和留法学生监督,最后任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长。母亲金章能书善画,大舅金北楼是民国北方画坛领袖。
      出身显贵的王世襄,在他小时候,家中就聘请私塾老师,教授经史和诗词,为他打下良好的国学基础。但他贪玩的习性也开始显现。10岁时,王世襄就开始 养鸽子,举着大竿子赶鸽群。他还养蝈蝈,学八卦和太极,跟清宫的布库(摔跤手)学摔跤,还学驯鹰和放狗捉獾。跟着一帮前清遗老遗少,王世襄成了北京城内有 名的少年玩主。
      小学时,他就读于北京干面胡同的美国侨民学校,由于一连数周英语作文篇篇言鸽,老师怒而掷还,斥道:“汝今后如再不改换题目,无论写得好坏,一律给P(poor,即不及格)!”
      他原先的专业是医学预科,读了一段时间后,数、理、化成绩均不及格,成了全校有名的差生,后来转至国文系,竟凭借小时候打下的基础,轻松胜任,成为优等生。此后,他考入了燕京大学研究院,学习中国古代绘画。
      不过,王世襄玩性依然不改,他本有机会被学校选派到哈佛大学留学,但校长坚决不同意,因为觉得王世襄是“未知数”,弄不好会有辱国风。
      曾被故宫开除
      1939年春,最疼爱他的母亲过世,时世也愈发艰难,这位纨绔子弟好像一下长大了。王世襄开始立志苦读,毕业论文是煌煌巨著《中国画论研究》。
      当时,北平已经沦陷于日寇之手。王世襄辗转跋涉,来到四川李庄——中研院所在地。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将王世襄推荐给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
      据王世襄回忆,傅斯年上来就问:“你是哪里毕业的?”
      王世襄回答:“燕京大学。”
      傅斯年说:“燕京毕业的不配到我们这里来。”有人称,当时傅斯年看不惯王世襄身上的“纨绔之气”。
      抗战胜利之后,王世襄回到北平,清查战乱中损失的故宫文物。当时,许多外国文物贩子在中国争抢文物,伺机运送出境。王世襄宴请众多知名的古玩商,请他们提供线索。
      一次,王世襄得知河南某地出土的青铜器多被德国人杨宁史强行买去。他通过父亲的友人,找到当时的外交部长宋子文,详陈原委,终于没收了杨宁史拥有的青铜器240件,包括价值连城的“宴乐渔猎攻战铜壶”、“商饕餮纹大钺”。此外,王世襄东渡日本追索被掠国宝,将存放在东京上野公园内107箱善本书押运回国,完璧归赵。
      1945年9月到1946年10月,王世襄为国家追回文物共6批,总数有两三千件之多。加上从日本追回的107箱善本书,数量当以万计。这是让王世襄最自豪的人生往事,没承想,后来却成了他“贪污”的罪证。
      在1952年开始的“三反”运动中,王世襄与马衡院长和朱家溍先生被列为重点审查对象。他先是被关在故宫东岳庙,然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