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界的探秘者——华雨农
2015/6/2 18:08:52

      华雨农,是南宋修内司官窑、明代处州龙泉官窑窑址发现者。撰写发表了《南宋修内司官窑初论》《南宋官窑之我见》《传世哥窑疏正》等论文,出版了《发现:大明处州龙泉官窑》一书(与人合作)。在浙江图书馆、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主讲南宋官窑青瓷鉴赏。
      “我最早接触古物是十几岁的时候,”华雨农回忆道,“当时平整土地,从地里面挖出一些石犁,后来才知道那是新石器时代的。”
      20世纪80年代,华雨农在浙江丽水入伍当兵,当时他的一位战友的女朋友是龙泉瓷器厂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华雨农经常随战友去瓷器厂,从中了解到了一些瓷器知识。后来调到杭州,由于当时单位紧邻中河,在中河改造时,从地里面挖出来许多古钱币、残瓷片等古器物。“那时的人,都喜欢在那里捡钱币,对于那些散落一地的残瓷断片觉得没有价值,很少有人去捡。”业余闲暇时,他也经常去逛当时杭州岳王路邮票市场附近的旧货市场,从中了解一些古陶瓷器物的情况。他说,虽然那时已经接触到了一些古陶瓷,但总感觉像隔了层纱,对于古陶瓷的精髓,了解依然非常肤浅。
 
南宋建窑曜斑乌金釉茶碗(杭州建兰中学工地采集)
      真正触动华雨农潜心研究古陶瓷的是一堆古瓷片。华雨农说:“当时一块块熠熠生辉的古瓷片就在我的眼前,却不知道它们的时代、窑口以及有多么珍贵。我看到别人花100多元人民币买进一块一节手指那么大的南宋官窑瓷片时,我的内心深处触动了一下,那是我当时2个月的工资啊!于是我对瓷器有了珍贵的感觉,也是我第一次对南宋官窑有了印象。”
华雨农说,那个时候要找到一本有关收藏的书,比登天还难。他好不容易找到了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编著的《中国的瓷器》一书,通过对此书的学习领悟,慢慢地走进了这个非常神秘的瓷器天地。
揭开南宋修内司官窑沉没千年的面纱
      “每一个在杭州生活的爱瓷者,都是南宋官窑的钟情者和追寻者。拥有一件南宋官窑完整器是每一个钟情者和追寻者的梦想,那是可望不可即的事情呀,哪怕得到一块稍大的官窑残片,也要有很好的运气才行。”华雨农意味深长地告诉记者。
 
南宋龙泉窑荷花碗
      据华雨农介绍,北宋“靖康之难”后,高宗赵构南渡,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南宋王朝为了满足宫廷饮食、祭祀和陈设等需要,“袭故京遗制”,在临安设官窑,专门生产宫廷用瓷,通常称南宋官窑。据南宋末顾文荐《负暄杂录》和叶寘《坦斋笔衡》记载,南宋官窑共有两处,先“置窑于修内司,名内窑”,“后郊坛下别立新窑”。由于郊坛下官窑在20世纪30年代已被发现,而修内司官窑窑址一直无法找到,其存在与否在考古界一直聚讼不休、争论不止。
 
五代末北宋初越窑线刻人物残片
      1996年初春,华雨农与朋友陈方晓一起来到凤凰山和万松岭之间一个人迹罕至的小山坳,在一片荒芜的杂草掩蔽下有一条暗暗的小溪沟,时窄时宽,时深时浅。奇迹出现了。他们在沟中发现了不少瓷器碎片和支钉、匣体等制瓷工具,还找到了不少紫金土。从瓷片特征、烧窑工具、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这是一处非同一般的窑址。“除了研究分析实物外,我们还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与国内外学术论著,请教了北京、上海等地的专家学者,撰写了《南宋修内司官窑初论》一文。文章在1997年1月12日《中国文物报》上一经发表,在海内外陶瓷考古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华雨农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
      中华民族的文化是灿烂而悠久的,南宋修内司官窑遗址的发现更证明了这一点。随着这一沉睡千年的窑址的发现,终于揭开了南宋修内司官窑神秘的面纱。
      华雨农说,其实杭州乃至全国的许多宋史研究专家多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