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金锦”,“金锦”就是把黄金拉成丝,织成毛、丝、棉织物中去。金属拉丝是技术性极高的工艺,十分复杂,这充分显示出西夏金银铸造的技术和工艺。
      西夏金属制品的精致,除了有高超的锻造技术外,还与鼓风设备的先进分不开。西夏工匠在锻造中所用的鼓风设备已不是韦囊鼓风,开始使用风箱鼓风。这样可以保护炉膛内所需高温。榆林窟第三窟西夏壁画中有一幅《锻造图》图中有三人:一人左手握火钳夹一金属置于砧上,右手举锤锻打,另一人手抡大锤锻打金属,第三人坐于墩上,推拉竖式的扇风箱,风箱可推拉互用,连续鼓风。风箱鼓风不仅提高了锻造速度,同时也可提高锻造质量。因此,西夏金银器在工艺上采用锤碟(备注:金字旁碟)、铸、錾刻、铆合、焊接、模压、掐丝抛光等,锤碟、铸、模压为主要工艺,往往同一器物上用不同的多种工艺。如凤纹金碗,锤碟成型,纹饰使用錾刻,圈足为焊接,达三种工艺。金银器制作的各种技法应用十分熟练,使器物造型精致美观。
      党项在很早时期就与中原王朝发生关系。入降归附,献物朝贡。《隋书》卷八三《党项传》记载,在西魏、北周之际(公元六世纪中叶),党项几次侵扰魏、周边境掠抢财物。根据《旧唐书》卷一九八《党项传》《新唐书》卷二二一《党项传》等史书记载,在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党项首领细封步赖率领部落归附唐朝,大受优待,唐朝在其居住地设立轨州,授步赖为刺史。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唐政府下令派遣使者到河曲地设六十州,内附唐朝的党项人口有三十余万。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唐朝大将军李靖率军攻打吐谷浑时,党项首领拓拔赤辞帮吐谷浑抵抗唐军,兵败请降。唐政府在其原住地分设懿、嵯、鳞、可等三十二个羁縻州,任命归附的党项部落首领为剌史,拓拔赤辞为西戎州都督,赐姓李,受松州都督府的节制。五代时期,党项人需要有固定的地方来扩大贸易,以换取更多的生活必需品。后唐明宗命令沿边设榷场,给党项民族提供贸易场地,更好地促进党项与中原地区的经济往来。北宋建立后,西夏通过朝贡获得北宋的丰厚赏赐或设榷场进行经济贸易,或联姻扩大相互间的交往,根据《宋史》卷四八五、四八六《夏国传》记载,可知西夏与宋朝往来的情况,这种朝贡关系一直延续到北宋灭亡。
宋朝在与党项的边境设置榷场进行经济上的贸易。党项及其建立的西夏政权与北宋通过朝贡和设置榷场的形式,促进双方之间的经济贸易。西夏统治者经常得到宋朝赏赐的金银器,加之双方之间的经济贸易,使其金银器带宋朝的风格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西夏金银器中出现佛教造像,这与西夏境内普遍崇佛有关。如开国皇帝元昊,不仅带头崇信佛教,而且还通晓浮图之学。为了发展佛教,元昊广搜舍利,妥为安置,规定每一季第一个月的朔月为“圣节”,让官民届时烧香礼佛,不惜用行政命令来强制官民崇信佛教,其他统治者如毅宗、谅祚、惠宗、秉常、崇宗、乾顺、仁宗、仁孝等,也都大力提倡佛教,带头信仰佛教。这对西夏佛教的发展兴盛,无疑起了加速作用。西夏境内佛寺极为普遍,全国各地所建寺庙,几乎比比皆是。同时输入佛典、延揽高僧、讲经说法。佛教文化艺术在这种大兴佛法的情况下得到空前发展,不仅在壁画的绘画艺术上得到表现,在器物造型中得以体现。在金制品中出现与佛教相关的造像,也反映了西夏佛教传播的兴盛状况。
      从目前发现的西夏金银器的器形、纹样和工艺来看,继承了唐宋时期的风格,西方文化的因素不太明显,虽然有源于印度佛教文化艺术的造像,但已经中国化了。多曲式银器的渊源在中亚地区。西夏的多曲银器在风格上已经从唐、宋文化转借过来的,并不直接从西方国家传入。而西夏金银器上的莲花纹、宝相花纹等影响了西方国家的装饰艺术,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