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又关到公安局看守所,审查进行了一年多,最后证明了他的清白无辜。
      王世襄在关押期间得了肺病,“取保释放”后,故宫却开除了他的公职。后来他进了民族音乐研究所,1954年,故宫想调回王世襄,被拒绝。
      不受节令限制的常年癖好是玩鸽子
      故宫开除了王世襄,使故宫失去了一位学贯中西、精力充沛、业务娴熟、甘愿奉献的领军人物;故宫开除了王世襄,却给中国、给世界逼出一位独一无二、百科全书式的民俗文物、文博大家。     
      王世襄一生都在收集玩物。
      他回忆解放初期收文物的情景。“我整天弄一个车,车后边有一个大架子。大桌子、椅子我都骑车子载回来。全北京城我到处跑,春节我还跑到京东宝坻县。大年三十晚上,在小店里睡觉。小店里很冷,没有火。我拿两只鞋,鞋底对鞋底一扣,放到炕沿上当枕头。只有这样,才能买到极便宜的物件。”
      当时很多文物都没人要,极为便宜,这给王世襄提供了优势。遇到贵的文物,他就用母亲留下的首饰换。
      至今,他收集文物的很多段子还广为流传。收藏家马未都曾回忆,王世襄有一张黄花梨方桌,购于北京通县,价格仅5元,舍不得运输费,自己一手扶车把,一手扶桌腿,将桌扣在背上,骑车运回家,因此获“穷王”美称。
      “文革”前,王世襄去黄山考察,挖到两棵松树,将它们从黄山运回北京,他买了两张火车票放两棵树,自己一路站着回到北京。 
      晚年时,王世襄曾自嘲:“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秋斗蟋蟀,冬怀鸣虫,挈鹰逐兔……皆乐之不疲。而养鸽飞放,更是不受节令限制的常年癖好。”
  我很坚强,蒸不熟、煮不烂,我就是我。我有一定之规,一不自寻短见,二不铤而走险,全力著书立说,做对祖国文化有益的工作。我按照我的道路走,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应该得到公正的认识,我能做到,这就是我的胜利。——王世襄
      轶事
      “学人中真正精于烹调的, 当推北京王世襄”
      王世襄对于烹饪,曾坦白自陈 “我是走到哪里都喜欢找地方做饭的”。
      除了在家做,上学做研究生的时候会借饭馆的勺颠两个爆火的菜,在国外逗留的时候借学长家的厨房做,出差的时候借饭铺 老板的灶台做,下放干校改造的时候借老乡家的锅做。真是走到哪做到哪,就算借锅借灶也要一施身手,非真爱不能如此。
      见识过他手艺的人称他是“烹调圣手”; 汪曾祺则写道:“学人中真正精于烹调的,据我所知,当推北京王世襄。”
      “高手在民间”,这句话王先生大概格外认同。玩蛐蛐的时候他把民间的高手请到王家花园与其同吃同住,朝夕请教。学厨也不例外,家里的高厨,饭店的大厨,亲友家办事请来的厨师,都是他学习的对象,他说宁可少吃两口菜也要上厨房转转,和掌勺的师傅们寒暄几句,再请教技艺。
      由此他交下了不少厨师朋友,以至于后来 在这些厨师主灶的饭馆里,王世襄去吃饭或请客,他可以自己上灶炒菜。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