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开华|探秘铜红釉
2021/1/21 17:07:10
詹开华
铜红釉是继青瓷之后发展起来的名贵色釉,大约创始于北宋时期的河南,从明宣德年间在景德镇开始大放异彩,铜红釉是以铜或铜的氧化物为着色剂,经过不低于1260°的高温烧制,而呈现出各种红色色调的色釉总称。铜红釉中的种类很多,不同品种的烧成温度都不尽相同,像景德镇有些品种甚至达到了1350°至1370°的烧成温度,应视品种而定,她们都是以还原气氛烧成的高温颜色釉。如极具代表性的祭红、郎窑红、钧红、美人醉、宝石红、玫瑰红、玫瑰紫,窑变花釉中的郎红花釉、钧红花釉、宋钧花釉等这些种类都属于铜红釉或铜红类窑变釉范畴。
铜红类釉被公认为是最难生产的色釉,其烧造难度大成品率低,是她们的特点,同时也是倍受藏家青睐的一个重要因素。“若要穷,烧郎红”,“十窑九不成”,这是历史上对郎红釉烧制难度的真实描述,就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成品率也不过三成左右,其中没有瑕疵的精品数量非常少。而被视为铜红釉贵族的祭红、美人醉、宝石红、玫瑰红、玫瑰紫这些稀缺釉种的成品率更低,其中质地好品相优的精品更可谓凤毛麟角,数量极其稀少。而铜红类窑变花釉属于复合釉,是铜红釉与其它一种或多种釉相配合的结果。由于在高温熔融过程中釉之间的相互作用,互相渗透。釉面出现变幻莫测的釉色纹理,色彩层次丰富多变,而这种变化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一件赋有主题和意境画面的窑变精品,实属可遇不可求,非常难得。就是在铜红釉中成品率相对较高的钧红釉,其工艺制作和烧成难度都要远远高于其它普通色釉,精品也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得到。
铜红釉的制作难就难在烧成和釉料配制工艺上,其中烧成是铜红釉生产最为关键的一道工序,由于铜红釉对烧成条件非常敏感,烧成范围又非常窄,成色温度的时机很难把握。虽有严格的烧成制度作保证,但釉中的铜元素在高温作用下非常活跃,很不稳定,而窑内各个部位的温度和气氛又存在差异,所以即使同一种配方的釉,在窑内不同位置的发色都会不尽相同。而烧成工序中每一细小环节的微妙变化,如装窑器物的疏密程度、烧窑所用燃料种类以及质量的优劣、烧成气氛的浓淡、烧成温度的高低、烧成时间的长短、升温速度的快慢、熄火后冷却速度的快慢、天气气候的变化以及烧窑技术水平的高低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到铜红釉的最后呈色,甚至会导致铜红釉烧制的失败。
配制铜红釉对使用的原料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原料成分必须相对稳定,不能有过多的杂质存在。而釉料配制过程中,原料成分常常不稳定,是铜红釉配制中存在的最大难题。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原料的理化数据,通过先进的测试仪器得以准确体现,使铜红釉的配制有了数据保障,但是釉料配方中有多达 上十种的原料,其中80%以上是天然矿物原料,这些原料来自天南地北,矿物成分参差不齐,即使相同原料来源于同一矿藏,因矿层不同,理化数据都会有所改变,这种改变就造成了铜红釉最终呈色和釉面质量的不稳定。
由于釉料配制和烧制过程中的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得铜红釉的配制和烧成得不到保证,从而也大大降低了它成品率。最后要生产出釉润、色正的铜红釉难度相当大。所以市面上质地好、品相优的铜红釉精品,存世数量非常少。这也是各类铜红釉倍受藏家珍爱的原因。
作者: 詹开华
他们是“古窑行者”
自驾车走遍中国考察古窑的朱东明
明说陶瓷:大潮退去好拾贝
明说陶瓷:宜兴的紫砂矿是怎么形成的
【陶瓷知识】“件”—景德镇陶瓷独有的计量单位
明说陶瓷:车行万里寻古窑——2017年“第十九季”完美收官
中国瓷网古窑万里行开启2016春季之旅
济南市绿宝石艺术陶瓷馆馆长朱东明简介
自驾车走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