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工艺美术系”,聚集了一大批资深的艺术教育家。美院以系主任张仃和张光宇教授领衔主导工艺美术教育,加上在分院主导华东地区工艺美术教育事业、留学法国归来的厐熏琹、雷圭元教授等,在系内教学建设上组成教学与科研两套班子,他们的艺术思想志同道合,旗帜鲜明,在教学上树立宏扬民族文化、向中国传统艺术和民间艺术学习的方向,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教改淘汰了僵化的因袭法、日洋教条的“图案法则”,重视中国画工笔和重彩基础训练,对传统艺术深入挖掘,在教学中输入民族民间艺术的活力。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我们的学习和系的教材建设,采取“直观教学法”,利用北京文物集中且丰富的优势条件,由张仃、张光宇等先生给全系同学上大课,把我们的教学课堂直接带到故宫、五塔寺、法海寺、大慧寺等地,测绘临摹传统造型与装饰艺术。我们从彩陶、青铜器、漆器、汉代石刻、敦煌壁画、宋瓷、明式家具里,民间艺术从民陶、剪纸、年画、民间玩具到北京胡同的砖雕,进行收集、测绘、临摹、分析整理,从而学到知识,深受其益。一次在宋瓷课题讲座中,我结合磁州窑铁绣花风格的设计习作—白地黑花“小洗”得到张仃、张光宇老师课堂上表扬。1953年张仃主持策划文化部在太庙(现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首届全国民间美术展览”,寒假张先生指派我随李绵璐同学参加布展,并接待组织艺人代表来京观摹、交流参观。宜兴艺人朱可心带来的送展传统紫砂《汉扁壶》造型经典,造型主副体一条线,一气呵成,通过测绘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带给了我30年后的仿生蜗牛“曲壶”的创意。1956年春,经美院张仃先生推荐,我跟随学兄梁任生先生为文化部对外文委文化交流和工艺美院教学建设,做六省(河北、河南、陕西、四川、湖南、湖北)民间陶瓷产区调研与民间陶瓷产品征集工作,为时四个月(征集了河北彭城、义井,河南开封、神垕,陕西西安、陈炉,四川桂花厂、康巴、荣昌、万县,湖南铜官,湖北麻城、马口、岚头矶等窑口的现代民间陶瓷器资料),为学院教学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民间艺术教材。从那时起,我跟在粱任生学兄后面下民窑,跑东欧(捷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民主德国)等国来华民间艺术展,他背相机我扛三角架,他拍照指挥我摆台,就这样我也对民间艺术入了迷。我搞陶瓷大半辈子从不收藏古瓷,怕迷进去占我的创作设计时间,可几十年教学中,跑陶瓷产区见民间陶瓷我不放过。向民间陶瓷学习,对我探索现代生活瓷设计规律、专业上有非常大的帮助。张仃先生说:“民间艺术是根”。学习民间艺术的“真善美”,也不仅体现在民陶的物质层面。民间做陶人从陶一辈子不留名、不留姓,把美好带给人间,把奉献留给自己的胸怀,这种精神也时刻勉励着我从陶设计人生的言与行。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后,教学建设继续宏扬传统文化向民族民间学习的精神,为陶瓷系专业史和造型、装饰基础课建设充实教学内容。我于1959年兼职系秘书和专业教研组长时,为专业基础课教学建设,大胆提出教改方案—将陶瓷美术系建制后全系进入专业的本科55级、56级、57级三个班的陶瓷史和专业基础课(陶瓷造型、陶瓷装饰)的课堂搬进故宫。经系学委会和梅健鹰系主任批准,在故宫博物院吴仲超院长、陶瓷部主任陈万里先生的大力支持下,在故宫西路(西宫)特批给我系一套宫院作为课室,邀请故宫陶瓷组专家陈万里、孙瀛洲、冯先铭先生讲授“中国陶瓷史”,学院陶瓷系梅健鹰、郑乃衡、梁任生先生和我讲授“历代陶瓷造型与装饰风格”。对故宫博物院陶瓷馆和库房典藏的代表性作品,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开始,直到明清的瓷器,进行了系统的测绘、分析、临摹,为期一年。测绘图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