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青花宫碗的艺术:宫葵缱芳华
2014/1/21 21:45:54
01 秋葵宫碗
2013年10月8日,香港苏富比举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庞大的中国艺术品拍卖会,一件盈盈在握的青花秋葵纹小碗,以清雅迷人的艺术芳华征服了所有在场的中外人士,最终以1.41亿港币成交,成为此届香港苏富比40周年庆典拍卖会上最耀眼的明珠。(01)
区区一个口径仅为14.5厘米的青花小碗,仅用了不到三分钟的时间,就缔造出明代瓷器世界第二之高价,再一次为神话般的成化瓷器增添了一份令人目眩神迷的光环。从前是遥不可及的传说神器,如今就放在精心装置的灯箱中,熠熠放射出幽蓝神采,让每一个路过人都无法回避,驻足拜观。事实上,亿元天价,也正是成化青花宫碗艺术价值的直接反映,即便是不懂古玩的外行人,也会立即被这个青花宫碗吸引,她那无与伦比的细腻动人和温润尔雅,是一种令人久久无法忘怀的艺术气质。另有一件几乎完全相同的成化青花蜀葵纹碗,出自著名的日本安宅氏珍藏,现存大阪市东洋陶瓷美术馆。
成化斗彩鸡缸杯可以说是中国陶瓷史上最著名的瓷器,但论及工艺技术与艺术成就,成化青花宫碗则不相伯仲,甚至更为出色。苏富比这件难得一见的青花秋葵碗,让人们可以亲眼得见传说中的成化品质。成化官窑瓷器可以说是明代瓷器中传世最稀少的珍品,历来皆被中外收藏家们奉为至宝。已故著名陶瓷专家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新园先生曾研究考证,明宪宗成化帝祚23年,比明宣宗宣德帝祚长两倍有多,但在景德镇珠山明代御窑厂成化窑址上出土的残器与瓷片的数量,却未及宣德窑址器一半(刘新园编著《成化窑烧造记录考-The Emperor’s Broken China: Reconstructing Chenghua Porcelain,伦敦苏富比, 1995年,第11页);与此同时,完整的传世成化瓷器数量,与窑址上出土的残器残片数量相比,形成鲜明对照,这也说明了成化官窑瓷器的制作要求和品质标准之苛刻也是相当惊人的,故每一件千锤百炼、精挑细选的完整作品,均是在最严格的甄选标准下入宫,而每一件传世美器的身后,都有着无数或许只因微小制作瑕疵而落选被掩埋地下的不幸殉葬物,如此看来,苏富比能够成就这只亿元经典拍品,也是理所当然的。根据前苏富比亚洲区主席朱汤生先生的研究统计,现存传世的成化瓷,绝大部分藏在北京和台北两个故宫,而在全球私人手中的藏品也仅有二十余件(Julian Thompson,List of Patterns of Chenghua Porcelainin Collections Worldwide –The Emperor’s Broken China: Reconstructing Chenghua Porcelain,伦敦苏富比,1995年,第116-129页),其珍稀名贵程度堪比宋代汝窑。
尺寸造型相若、内外皆绘的成化青花宫碗是成化青花瓷中的一小组顶级作品,属于成化瓷器烧造的第三阶段成熟期(约1481-1487年)出品,其瓷胎、白釉、成型、青料、画工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雪白细腻的瓷胎经过反复的凝练,显得轻盈纯洁,釉汁温润透亮,其玻化程度已臻完美,微闪蜡质光,有一种令人难以抗拒的亲切的触感,仿如羊脂美玉,甜美甘醇。碗型乃精范所制出,饱满端庄,无可挑剔,正合手中把玩。又因选用了国产的“平等青”钴料,或单独或配合进口钴料,创制出清丽淡雅、烂漫天真的青花面貌,与雄浑浓重的永宣青花形成了鲜明对比。在题材和描绘风格上,已知传世成化宫碗皆选用永宣时期即流行一时的缠枝花卉纹,大约共有十二种花型样式,一改永宣时期繁缛满铺、笔力粗犷的手法,倾向大面积留白、笔触双勾平涂的新风格,笔法轻盈流畅,焕发出一种全新的、简洁隽秀、富有生命律动感的艺术效果。把玩时,眼、手、心共同感受一种祥和纯净、意味无穷的精神境界,遂成永恒经典。这种极度细腻、温婉微妙的女性艺术气质,据说是与成化帝宠爱的比他年长19岁的万贵妃有关。大英博物馆所藏的一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