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皇帝与宣德官窑瓷器
2016/4/20 14:01:42

 
      自从唐朝设立官窑以来,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三个里程碑式的时期:一、宋朝;二、明朝;三、清康、雍、乾三代。作为古陶瓷第一高峰的宋朝,诞生了名扬四海的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到了第二高峰期的明宣德年,产生了以青花为胜的诸多品种,几乎囊括明以前的所有出现过的器形和种类,前朝有过的,它产生了,前朝没有的,它也创烧了,其品类之多,色釉之丰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第三大高峰,当然数清朝康雍乾三代而莫属了。本文重点叙述第二高峰期,即明宣德的官窑佳器。
      历时十年,却笑傲千载
      宣德是大明朝的第五代皇朝,历时只短短的十年。宣德皇帝朱瞻基在26岁时(公元1725年)登基,至36岁(公元1736年)爆卒,虽英年早逝,却建立了历史上称誉的“仁宣之治”,成为史学界公认的一代明主。御窑生产上,烧造出数量惊人、品类丰富、独步瓷坛的“宣德官窑”佳器。从杯、盘、碗、锺、罐、瓶,到尊、觚、缸、斗、浇、洗、壶等应有尽有。每一种类中又划出了诸多分类,如壶,就有僧帽壶、执壶、葫芦型扁壶、贯耳壶、莲瓣纹滷壶、桃形壶等等。你能想象到的,它必有生产,你想象不到的,它照样呈现出来。色釉上更是丰富多彩,青花、青花釉里红、珐琅彩、宝石红、宝石蓝、霁蓝、洒蓝、矾红、黄釉、绿釉、紫金釉、仿哥釉、仿汝釉、仿龙泉釉等等不一而足。数量更是大的惊人。据《大明会典》记载,在宣德八年,“尚膳监题准烧造龙凤瓷器,一次即达44万3千5百件”。还不包括龙凤纹饰之外的其他种类。
  这么多型制,这么丰富的色彩,如此恢宏的数量,是否影响了它的应有价值?因收藏界历来有“物以稀为贵”之说。但是,这条定律恰恰在宣德官窑器上没起到太大作用。凡到代的宣德官窑佳器,在之后的历朝历代,直至当今中外收藏界均是热捧的品种。在国际大拍上动辄过千万,甚至过亿。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型正、色绝!
      事实上,宣德朝先后十年间,真正烧造官窑的时间只有七年多些时间。据《明实录》记载:“宣德五年九月,工部奏遣官烧造白瓷龙凤纹器皿毕,又请增烧,上以劳民费物,逐命八年后复烧造瓷器。”中间停烧了近二年多时间。显然是宣德帝的旨意:已意识到烧造官窑费工费料,为民生和国力着想,竟然停烧了二年多。所以,宣德朝真正烧官窑器的时间先后加起来总共七年有余时间。但由于它每次烧造的量大,七年多时间也给瓷坛留下了惊人的数量。
      文武兼备的宣德帝
      官窑器的精美与宣德帝的英武有关。宣德帝朱瞻基在位虽短短十年,但文治武卫,在历史上建立了有名“仁宣之治”。有史料记载,他诞生时就得到了其爷爷永乐大帝的宠爱。说是永乐帝正好率军在外,夜里忽生一梦,梦见太祖朱元璋赐他一玉圭。玉圭是权杖,是皇权的最高象征。梦醒时有探子来报:皇孙朱瞻基诞生。永乐帝认为梦兆预示此孙的不凡,将来必成天子!后观其相貌,觉得十分酷似自己,逐宠爱逾加,稍懂事就聘名师开导,长到十五岁时,永乐帝就带他上战场,锻炼其魄力和武力。宣德帝也确不负爷所期盼,从小显出过人的智慧和能力,多次掩护父皇洪熙帝度过危难,粉碎叔父的篡权阴谋。无奈,父亲洪熙帝只登基10个月就暴病而去,成为明朝最短暂的皇帝。那年宣德帝只26岁就成为大明朝年轻的皇帝。
  他登基后整肃朝纲,惩治腐败。当时的官史腐败之风愈演愈烈,贪赃受贿明目张胆,狎妓已成官员相互攀比的能耐,甚至还写出了《嫖经》一书,可见此风之烈。到处是“官僚宴乐,以奢相尚,歌妓狎宿”……官僚们整日沉迷酒色,朝纲为之不振。宣德四年秋,30岁的朱瞻基终于无法忍受满朝文武的生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