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坭兴陶雕刻艺术审美探究
2016/2/23 17:55:57
中国坭兴陶是具有着悠久历史的广西钦州传统工艺品之一,其精巧的雕刻技法、独特的窑变工艺以及丰富的装饰展示了坭兴陶陶器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征。本文将通过装饰纹样、雕刻工艺及窑变三个方面进行探究,以期使坭兴陶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创新。
广西钦州坭兴陶与江苏宜兴紫砂陶、四川荣昌陶、云南建水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享誉海内外。坭兴陶以其多样的装饰、精美的工艺、独特的窑变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与审美风格的陶瓷艺术品。世界上最早的陶器出土于桂林的甄皮岩,20世纪70年代钦州也出土了多种远古彩陶制品,可见在远古时代,钦州就有了红陶、黑陶、夹砂陶等多种陶器。
坭兴陶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三百多年前,帅民风在其《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一书中记载:“坭兴陶历史悠久,属紫泥精陶,又名紫泥陶。此陶,由钦州东岸的白花泥与西岸紫红泥以1:1.5的配比混合而成。东泥质地细腻较软,含石英、硅比较多,学名‘高岭土’,西泥硬,含铁量高,质地较硬,其储藏量丰富,均为露天开采,分布在钦江东西两岸方圆30平方千米的狭长地带,约15至17亿立方米,为坭兴陶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丰厚的资源保障。” 现今的坭兴陶制陶工艺不仅传承了千年,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融合与创新,将当地传统文化与审美情趣很好的融入了坭兴陶的设计与制作当中,是中国陶瓷技艺与岭南文化、壮乡文化的完美结合体。一件精美的坭兴陶陶器不仅应具备精致的器型外观,同时对陶器的装饰及雕刻手法也有很高的要求。
著名陶瓷艺术家陈复澄教授在中—意设计师高端论坛上曾说过:“我国陶瓷设计必须要创新,但要坚持民族化、坚持传统,没有民族化的设计,不可能在国际占一席之地。而没有传统的设计就是没有根源和生命力的设计,所以原创设计坚持民族化是第一位,坚持传统是第二位,而第三位是设计必须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具有时代气息。”历经多年的发展与淬炼,坭兴陶陶器装饰语言日益丰富,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也愈加浓厚与精微。如今坭兴陶更应该将新观念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以求拓展视野,通过文化的多元性、多角度与知识构架的立体交叉模式推动坭兴陶的发展。在坚持民族原创性的同时又要引西润中,使坭兴陶更符合国际化、全球化的审美需求,更具有艺术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一、坭兴陶装饰图案之美
钦州坭兴陶是国务院下文保护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两大文化遗产之一,其装饰图案多用于坭兴陶中大中型花瓶、陶罐、容器、器皿、画筒、摆件等。传统的坭兴陶装饰题材多以具有吉祥含义的中国传统图案、广西特色少数民族纹样、地域性纹样图案、历代文人墨客诗词、绘画等为主。可划分为以下几类:
1.传统纹样装饰图案
中国传统图案资源非常丰富,是中华文化典型代表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与文化沉淀,蕴含着众多传统文化内容与传统人文精神,反映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艺术内涵和历史意义。传统图案多遵循“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内涵要求,以象征、同音或谐音的手法将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的动植物图案为主,传达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许,在传统图案设计之初便依此为出发点,所出现的图纹含义归结起来基本横跨“福、禄、寿、禧”几个方面。
人们对于佛教、道教的宗教信仰,也让宗教文化传播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仅是对于传统装饰纹样含义上的影响,更多地也体现在对纹样形制上的影响。龙、凤是中国最具吉祥含义代表的虚拟动物,而依此出现的龙纹和凤纹更是自古以来就作为重要器皿的装饰纹样;同时还有宗教教义中对于老子、孔子、观音、达摩、八仙、莲花、蝙蝠、鹿、猴、寿桃等各大神灵形象的动植物纹样。人们认为在所使用的日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