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凝珍话汝瓷
2015/10/18 17:07:44
北宋汝窑青瓷橢圆小洗
“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此天造之物说的就是被后人尊为五窑之魁的汝瓷。以制瓷而闻名的城市,全国也就那么几座,但能称得起瓷魁之乡的,仅有汝州;以瓷色闻名世界的,历史上也就那么几种,但能称得起瓷界魁首者,唯有汝瓷。中华民族的祖先,将蓝天白云的颜色渲染在汝瓷上。于是,古朴的汝瓷延续着太阳的亮色和热情,舒展着蓝天白云的纯洁和明快。汝瓷,用坚硬的质地书写着中国的历史。汝瓷,却又脆弱着月亮般的纯洁和忧伤。自宋以降,由于经过战火的洗礼,每一片汝瓷,都显得弥足珍贵。沧浪之水,曾洗去过汝瓷里的民谣激荡。历尽沧桑,却抹不去后人对汝瓷的神往。
关于汝瓷的来源,一直有着美好的传说,重要版本与北宋徽宗的梦有关。
据传,宋徽宗曾做过一个梦,梦到雨过天晴,远处天空成天青色。醒后他要求造瓷“雨过天晴云破处”,发誓要烧制出这样令其着迷的瓷器。
最后汝州工匠技高一筹,从此,世上多了一种传世瓷器——汝窑瓷器,天青釉色也成为汝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汝瓷是我国宋代“汝、官、钧、哥、定”五大名窑之一,因产于汝州,顺理成章,就被赋予了汝瓷之名,又因被北宋皇室垄断,史称“汝官瓷”。
北宋汝窑青瓷奉华纸槌瓶
北宋汝窑青瓷花式温碗
北宋早期,宫廷使用的是定州的白瓷,到了后期,开始“惟用汝瓷”。宋代皇室尊奉道学,宋徽宗赵佶更自称是道君皇帝,道家崇尚青色。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也推崇以玉比德,汝窑的天青色瓷器以玛瑙为釉,似玉非玉而胜似玉的特点,无疑满足了上流社会的需求。这种需求把汝瓷推向了青瓷烧造的极致,汝瓷也在北宋末年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
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变”,使得北宋汝官瓷在历史上犹如昙花一现,随即便随着王朝的湮灭而无踪可寻了,南宋时已“近尤难得”。
近千年的兵灾战祸、沧桑巨变,汝瓷传世珍品不足百件。虽然后来的元、明、清等历代民间窑场仍不断烧制,但因种种原因均未成功。
民国27年到30年(1938至1941年),资本家李绍初曾在汝州蟒川严和店汝窑旧址建窑试仿汝瓷,抱憾未成。
新中国成立后,海内外陶瓷艺人也梦想天青釉再现于世也终未成功。以至于不少工匠叹呼:“造天青釉难,难于上青天”,如此,更为汝官瓷蒙上了神秘色彩。1952年,周恩来总理亲笔批示,要“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
贺敬之《致汝瓷新生》
经过上千次实验和研究,1958年,汝瓷之乡——汝州汝瓷一厂的专家们先后成功研烧出临汝窑豆绿釉、天蓝釉、月白釉、葱绿釉,并得到陶瓷专家的鉴定,均达到和超过宋代汝窑水平。1987年,汝官瓷天青釉经汝瓷专家朱文立之手再现于世,填补了中国陶瓷史上的一项空白。让人魂牵梦绕的天青色汝官瓷,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终于从沉睡的历史深处走了出来,走进寻常百姓家庭。
土与火构筑,汝瓷吸取了水的亮色,渗透着火的灵动。一块普普通通的泥巴,经过艺术之手的揉捏,成了有着活生生灵魂的汝瓷,复活成一个高贵纯洁的永恒。
著名书画大师李苦禅题词:“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
汝官瓷产在汝州,应与当地的地质条件息息相关。据汝州市一位汝瓷专家介绍:汝官瓷烧制必须用当地的土质,每窑仅烧很少几件,烧时火候极难掌握,烧窑人须十分心细,来不得半点浮躁,否则将前功尽弃。
汝瓷釉色浑厚淡雅,似玉非玉胜似玉。因其釉中含有玛瑙,色泽特殊,器表细小开片密布,犹如鱼鳞,独特别致。釉内气泡周边之玛瑙结晶体,星光闪现,宝光内含、高雅素净,为其他名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