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水器是仰韶文化特有的产品。
 
人面鱼纹彩陶盆
      1978年河南临汝阎村出土一件鹳鱼石斧陶瓮,体积较大,是作葬具用的瓮棺。此瓮敞口、深腹、平底,口沿下有六个泥突。腹外壁绘有一幅“鹳鱼石斧”彩图。白色的鹳鸟昂首瞪眼,粗壮的长嘴叼着一尾大鱼,鱼的右边竖立着一件装饰讲究的石斧,斧柄中部有x形符号,握柄处有绳索花纹。整幅图画充满神秘的气氛。这件彩陶瓮距今已有5000多年了。
      到了商代,陶器在烧成工艺上有很大提高,馒头窑是主要的窑型。在江南地区新出现一种比馒头窑更为先进的陶窑--龙窑。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上虞,江西吴城均发现了商代龙窑。这种窑一般依山势建在山坡上,窑身呈长条形倾斜砌筑,外观上形似一条龙从下而上,故名龙窑。龙窑比起横穴窑、竖穴窑、馒头窑来,有多种优点;因依山而建呈倾斜向上状窑炉本身就有自然抽力,窑炉火势大,通风力强,升温快;可据生产需要和技术条件,增加窑的长度,从而提高窑的装烧量,还比较容易维持窑内的窑炉气氛,这就使商代陶器有很大发展,并在商代中期开始了我国由陶到瓷的过渡,诞生了我国最早的瓷器--原始青釉瓷器。
 
陶器汲水器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最早利用化学变化改变一种物质结构的创造性活动。陶器的作用首先改善了人类致熟食物的方式,使推广熟食成为可能,然后扩展到人们的生产生活诸领域中。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在生产领域用陶刀收割谷物、用陶弹丸猎取动物、用陶纺轮捻线、用陶锉揉制皮革;在生活领域用陶瓶汲水、陶罐盛粮、陶碗吃饭、陶釜煮肉;在精神领域用陶塤、陶鼓、陶响球、陶哨等娱乐,用陶塑女神和动物搞祭祀活动。所以,陶器在人类智力发展和文化进步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