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北方青釉陶瓷的考古发现与鉴定






[日期:2011-03-02] 来源:网络  作者:糕振西 [字体: ]
  到了元代,仍以青瓷为主,釉多青中泛黄,少数有青绿色。器物种类新增加了玉壶春瓶、双耳瓶、温碗、盏、盆、缸、杯烛插等。此时在对黄堡窑场的继承上出现了新变化,在造型、纹样上都可见到新窑场工匠自由发挥和独创的情况,如莲花多为并蒂莲,菊花多为小朵野菊,鱼多为双鱼戏水等。
  在元代晚期,陈炉窑场还创新出一种简笔刻花青瓷。制作工艺是在深色胎上先施化妆土,然后用刀深刻出简笔纹样,再施以浅淡的透明青釉,烧成后在青黄釉下透出清晰、明快而洗练的深绿色花纹,淡雅美观。比传统的刻花青瓷风格更为简朴、清新。
  六、衰落和转变中的明清、民国青瓷
  明中期,耀州窑黄堡窑场已停烧废弃,陈炉窑场不仅接替和取代了耀州窑中心窑场的地位,而且以正宗传人的身份,“复祀德应侯如黄堡”,成为耀州窑后期的代表性窑场。
  明代耀州窑多烧造黑、白釉瓷和白地黑彩瓷。传统的耀州窑刻花和印花青瓷仍然烧造,但釉色由青黄、姜黄变成了褐青黄色,纹样由犀利洒脱的刻花变成呆板生硬的凸线阳文。
  此种情况仅在陈炉窑场水沟一带例外,在此地的明代窑址中发现了一种青釉白彩瓷,胎为深灰色,釉成青绿色,釉下绘有白彩纹样,造型敛口、深圆腹、足高为明中晚期特征。此种青瓷的出现,是耀州青瓷的一种回光返照现象。
  到了清代,传统的耀州刻花和印花工艺因不合时代要求已完全失传。工匠们将耀州青瓷制作工艺进行了转型和改变,将白釉和黑釉按适当比利调和,创造出一种青黄色、半失透感的香黄釉。在清三代时,这种由耀州青瓷衍生出的香黄釉,多采用戳花手法,主要制作香炉、香筒、烛插、花瓶之类的“三供”、“五供”、“七供”,造型、器类和用途比较单一。清中后期发展成香黄釉黑花和香黄釉赭花,在坛、樽、瓶、盒、盘等器物上常采用。清末民国时,陈炉窑场由景德镇引进了青花瓷制作工艺,在香黄釉系列中,又发展出香黄地青花黑彩新品种。传统的耀州青瓷,以一种新工艺面貌又衍生发展了200多年。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