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故宫馆藏“宋代官窑及明清仿官瓷器”的显微结构特征






[日期:2017-07-04] 来源:古玩鑫  作者:佚名 [字体: ]

 

(图五十)局部釉色不均匀(GCQQ-1646)

      四、结果与讨论

      45件宋代官窑瓷器及明清仿官瓷器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宋代官窑瓷器中有4个样品(GCQS-1584、GCQS-1586、GCQS-1602、GCQS-1612)釉的主次量元素、微量元素与宋代官窑其他样品不同,而与明清仿官瓷器釉的元素组成相似;而明清仿官瓷器中有1个样品(GCQM-1631)釉的主次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与宋代官窑瓷器相近,在统计时,我们将这些样品按照元素分析结果分配到相应的类别中进行数据处理。宋代7件六角菱花式碟的元素分析结果与其他宋代样品相差较大,未列入数据统计分析中。

故宫馆藏宋官窑器

      4.1 坯釉原料及工艺决定器物的显微特征

      宋代官窑及明清仿官瓷器釉的元素分析结果显示,釉含有7.55%的CaO和4.33%的K2O(所有样品的平均值),属于钙釉或鈣碱釉,烧成温度大约为1200度(3)(4),在高温下,胎釉之间易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形成胎釉中间层。据不完全统计,官窑青瓷釉厚1~1.8MM,高温时釉有一定的黏度,由各种因素形成的气泡在釉中不易逸出,烧制过程中微气泡易汇聚在一起形成大气泡。在降温过程中,大气泡可能在釉面形成破气孔(5)或棕眼。受釉厚、烧成温度、釉熔融时的粘度和表面张力、坯釉之间结合力等因素的影响,釉面会出现局部无釉即缩釉现象(6)。在冷却过程中,由于胎釉热膨胀系数的不匹配,釉受到张应力,釉面出现纹片。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宋代官窑瓷器所具有的外观和显微特征是由其坯釉原料和烧制工艺所决定的。

故宫馆藏宋官窑器

      4.2 宋代官窑及明清仿官瓷器显微特征的相似点

      宋代官窑瓷器造型古朴,釉质细润如玉,风格自然质朴。明清的仿官瓷器,部分注重仿其釉色,不注重仿其器形,即神似形不似;部分仿品不仅在釉色上仿得逼真,造型上也注重模仿,神似形也似。无论哪种仿品,宋代官窑玉质感的釉是仿制者追求的目标。研究表明,宋代官窑釉具有强玉质感的艺术效果是因为釉中含有大量钙长石晶体和气泡,形成足量的散射源,使得釉产生乳浊效果(7)(8)(9)。(表二)为38件宋代官窑及明清仿官瓷器釉中气泡的统计结果。从(表二)中可以看出,宋代官窑及明清仿官青瓷釉气泡的直径在十几微米到三百微米之间,主要分布在30~180微米之间,每平方厘米面积的釉中有70~800多个气泡。正是这些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气泡,对宋代官窑及明清仿官瓷器釉出现玉质感的效果起了部分作用。


      (表二)宋代官窑及明清仿官瓷器釉气泡统计结果

      受烧制技术、坯釉配方等因素的影响,古陶瓷釉中的气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稳定性,能保存烧造时的原始信息(10)。从(表二)中的数据看,大体上瓷釉中的气泡平均直径值越大,气泡密度越小;反之,釉中气泡平均直径值越小,气泡密度越大。从釉中气泡大小及气泡密度看,宋代官窑和明清仿官瓷器没有明显的差别。(表三)列出了宋代官窑及明清仿官瓷釉元素组成的变化范围,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从宋代到明清,釉中Na2O、Al2O3及SiO2的含量有上升趋势,MgO、K2O及CaO的含量有下降趋势,釉中元素的改变可能与景德镇使用不同的釉料有关。从宋代到明清,从官窑到仿官制品,釉的原料发生了变化,但外观及气泡的显微特征却没有明显差别。激光拉曼的分析结果表明,明清仿官瓷器的烧成温度高于宋代官窑瓷器的烧成温度,这说明明清仿官瓷器的烧制者已经充分掌握了气泡对釉之玉质感的作用,能在釉料改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烧制工艺来实现相同的釉的质感。

      (表三)宋代官窑及明清仿官瓷釉元素组成含量范围(%)

      4.3 宋代官窑及明清仿官瓷器显微特征的不同点

      受胎釉热膨胀系数不匹配的影响,宋代官窑及明清仿官瓷器釉都有纹片,(表四)为宋代官窑与明清仿官瓷釉纹片的统计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平均纹片条数值越小,纹片平均长度越长;而平均纹片条数值越大,则平均纹片长度越短。明清仿官瓷器釉纹片与宋代官窑瓷器釉纹片相比,纹片平均条数较少,平均长度较长。

      (表四)宋代官窑及明清仿官瓷器釉纹片统计结果



      研究表明,胎釉热膨胀系数差值较大时,釉面以小纹片为主,反之则以大纹片为主(11)。对比宋代官窑以及明清仿官瓷器釉的化学组成,尽管釉中Na2O、K2O、CaO等元素的含量不同,但釉的热膨胀系数数值却相近(12)。对于胎体,我们仅能对圈足部分进行测试,而一些明清仿官器物在口沿或足底露胎处涂抹酱褐色釉汁,以模仿宋官窑瓷器“紫口铁足”特征(13),致使我们所测得的圈足的元素组成并不能代表胎体的元素组成,故无法得到胎体的相关信息,无法对胎体热膨胀系数做一个初步的推断。然而影响釉面开裂的因素太多,热膨胀系数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釉纹片还与瓷器的冷却速度、釉层厚度、釉的弹性、抗张强度以及器物的成型方法、形状、显微结构和出窑后器物所处的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

故宫馆藏宋官窑器

      宋代官窑瓷器烧成温度较明清仿官瓷器低,釉中有未熔釉料、大量气泡和新生成的晶体,这些因素对纹片的走向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故宋代官窑瓷的纹片较为弯曲,而明清仿官瓷器,烧成温度较高,釉中的晶相相对较小,对纹片的走向阻碍较小,故明清仿官瓷的纹片较直。

故宫馆藏宋官窑器

      五、结论

      (1)宋代官窑及明清仿官瓷器的显微特征大体较为相似,釉面均有斑点、棕眼、破气孔、缩釉等现象;釉中有大量气泡,釉有深浅粗细不一的纹片;胎釉易形成中间层。这些显微特征是由其坯釉原料和烧制工艺所决定的。

      (2)宋代官窑釉的玉质感是明清仿制者追求的目标,釉中气泡对官窑瓷釉的玉质感效果起了部分作用。尽管明清仿官瓷器釉的元素组成与宋代官窑瓷器不同,烧成温度也有一定的提高,但釉玉质感的效果以及气泡的大小密度差别不大,这说明明清仿官瓷器的烧制者已经充分掌握了气泡对釉质感的作用,能在釉料改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烧制工艺来实现相同的釉的质感。

故宫馆藏宋官窑器

      (3)受多种因素影响,宋代官窑瓷器釉纹片普遍短而密,而明清仿官瓷器釉纹片普遍稀而长。由于明清仿官瓷器烧成温度高,釉中晶相相对较少,故纹片较宋代官窑瓷器纹片直,弯曲度小。

      (4)院藏宋代官窑瓷器中,有7件六角菱花式碟的显微结构与其他官窑瓷器不一样,釉在显微镜下看起来似被熔蚀,釉中气泡信息不明显,能观察到胎体中环状痕迹,可能因成型或修坯时使用过轮制工具所致。

故宫馆藏宋官窑器

故宫馆藏宋官窑器

      注解

      (1)(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华书局,1959年。

      (2)张福康、陶光仪、袁海清:《汝官窑的釉色、质感及鱼鳞纹》,《中国古陶瓷研究》第七辑,页84~91,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

      (3)周少华:《从黑胎青瓷的工艺学入手探讨“南宋官窑”与浙江地区的“类官窑”关系》,《南宋官窑与哥窑》页208~222,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

      (4)郭演仪:《中国南北方青瓷》,《中国古代陶瓷科学技术成就》页146~161,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

      (5)朱清时:《南宋官窑瓷鉴定的化学和物理学基础》,《南宋官窑文集》页238~256,文物出版社,2004年。

      (6)周正付:《缩釉的成因及解决方法》,《佛山陶瓷》2001年第10期

      (7)杜正贤、周少华:《南宋官窑瓷鉴定与鉴赏》页105,江西美术出版社,2003年。

      (8)李国桢、郭演仪:《中国陶瓷工艺基础》爷71~94,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

      (9)李伟东、李家治、邓泽群、吴隽、郭景坤:《杭州凤凰山麓老虎洞窑出土瓷片的显微结构》,《建筑材料学报》2004年第7卷第3期

      (10)闫丽、朱顺龙:《古陶瓷显微科技气泡测定初探~以龙泉窑青瓷研究为例》,《中国古陶瓷研究》第十二辑,页547~557,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

      (11)叶宏明、叶国珍、边永、周少华:《南宋官窑莹青金丝纹片釉瓷的研究与仿制》,《河北陶瓷》1988年第1期;叶宏明、叶国珍、边永、周少华:《南宋官窑莹青金丝纹片釉瓷的研究与仿制(续)》,《河北陶瓷》1988年第2期。

      (12)干福熹:《无机玻璃物理性质计算和成分设计》页104~115,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

      (13)吕成龙:《试论明清仿宋官瓷器》,《南宋官窑文集》页223~237,文物出版社,2004年。

故宫馆藏宋官窑器

故宫馆藏宋官窑器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