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图解制作陶瓷的72道工序






[日期:2014-04-04] 来源:巴蜀一品  作者:佚名 [字体: ]



   
(二)、拉坯成形(8道)

    泥浆脱水→练泥→揉泥→拉坯→旋坯→粘接→打章(刻字)→干燥


   
1、泥浆脱水:拉坯泥须先使泥浆脱去一定的水分,变成软硬适中的泥料。

    2、练泥:把泥料练得均匀一致,不含空气或含很少空气。练泥有机器练和人工练两种,机器练用真空练泥机,人工练用手工铲泥杀练。

    3、揉泥:把练好的泥揉成大小合适的泥块。

    4、拉坯:把泥块放在转动的轮子上,根据预先的设计,用手拉出各种器型,即为毛坯。

    5、旋坯:在机轮上把毛坯旋成厚度合适、造型美观的坯体。

    6、粘接:在坯体上粘接耳、足、鼓钉等附件。有的还在坯体上进行捏塑装饰,使其更加美观。

    7、打章(刻字):在坯体底足内或其它部位打上作者印章,或作者刻字、落款等。

    8、干燥:对完成的手拉精坯放在有温度的地方进行干燥。


   
(三)、印坯成形(9道)

    清模→合模→搓泥条→印坯→开模→修坯→粘接→打章(刻字)→干燥


   
1、清模:把模型工作面清除干净,以防杂质进入坯体。

    2、合模:把分块模型合对起来。在印坯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有的先合模,有的边印边合,有的分模印坯后再合,不一而足。

    3、搓泥条:(搓泥条之前也先经过泥浆脱水、练泥这两道工序,因与前面手工拉坯项重复,这里就省略了。)把练好的泥拍成泥饼或搓成粗细合适的泥条。

    4、印坯:把泥饼或泥条放入模型内,用手拍打成一定厚度的坯体。

    5、开模:待坯体硬化至一定程度时,打开模型。

    6、修坯:把坯体表面的泥纹或高低不平处修平整,圆器并要进行旋削。

    7、粘接:把耳、腿等附件粘接在坯体上。

    8、打章(刻字):在坯体底部或其它部位打上作者印章,或作者刻字、落款等。

    9、干燥:把完成的坯放在有温度的地方进行干燥。成形工序中还有其它一些成形方法,如盘泥条、泥板围接、徒手捏制等,这些都属于现代陶艺创作手法,本文省却不论。


   
五、素烧工序(7道)

    验坯→支棚板→装窑→入窑→烧窑→冷却→开窑 


    1、验坯:对入窑的精坯,按照精坯标准进行检验,合格者方可入窑。

    2、支棚板:按照所装坯体的大小调节棚板的高低和架层,在窑车上用支柱把棚板支平支稳。

    3、装窑:把合格的精坯按照品种不同分类装在支好的棚板上。

    4、入窑:窑车装好后,缓慢而匀速地推车入窑,并关闭窑门。(也有较小的气窑,不用窑车,可直接在窑内装窑。下釉烧入窑同)。

    5、烧窑:按照素烧的升温曲线进行气烧操作,达到烧成温度时止火。

    6、冷却:按照素烧的冷却制度进行冷窑,以防素胎惊裂。

    7、开窑:当窑温冷却至规定温度时,打开窑门,拉出窑车,取拿烧成的素胎。


   
六、上釉工序(8道)

    检素胎→上水→量浓度→捞釉→上釉→干燥→刷釉→清足

 


   
1、检素胎:把素胎逐个进行检验,剔除不合格素胎。

    2、上水:合格素胎逐个清灰上水,以使釉在素胎上结合紧密。

    3、量浓度:把釉缸中的釉浆搅拌均匀,并用浓度表量出合适的浓度。

    4、捞釉:用箩捞取混入釉缸釉浆中的杂质,以保证釉面质量。

    5、上釉:采用涮釉、浸釉等方法上釉,使素胎内外皆有釉。

    6、干燥:上好釉的釉坯,放至有一定温度的地方进行干燥。

    7、刷釉:为达到要求的釉层厚度,干燥后的釉坯上再涂刷上一层釉。

    8、清足:把釉坯足子上及其它地方多余的釉子清除掉。


   
七、釉烧工序(8道)

    支棚板→清棚板→洒砂→装窑→入窑→烧窑→冷却→开窑


   
1、支棚板:按照所装釉坯的种类,支平支稳合适的棚板架层。

    2、清棚板:棚板支好后,把棚板上面磨平,下面清净。

    3、洒砂:在棚板上洒一层薄而匀的耐火粉砂,以防止产品烧后粘足。

    4、装窑:把釉坯按照不同品种装在合适的棚板上。

    5、入窑:把装好釉坯的窑车缓慢而匀速地推入窑内,并关闭窑门。

    6、烧窑:按照气窑釉烧工艺制度进行烧成操作,到最高温度时止火。

    7、冷却:按照釉烧窑的冷却制度进行冷窑。

    8、开窑:当窑温冷却至规定的温度时,打开窑门,拉出窑车,取拿成品。


   
八、检验工序(1道)


   
检选分级:把成品逐个进行检验,按照标准进行分级,对于正品以上的登记入库,对于残次品进行缺陷分析后作销毁处理。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