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探访景德镇仿古瓷的产业链






[日期:2012-04-27] 来源:收藏投资导刊  作者:陈政 [字体: ]

关于市场为何一味追求高仿的现象,冯先生的同事曹女士认为:“即使釉做好了,比白粉还赚钱。不过釉料是由很多东西配在一起,做这个事需要能力和脑力。并且以前景德镇的师傅的绝门技术只传儿子,不传女儿,后来建十大国营瓷厂,才开始教徒弟。”

  仿古瓷发展流变

  千年瓷都的历史,使景德镇成为一个对手工业十分迷恋甚至崇拜的城市。景德镇从明代洪武二年开始设立御窑,因朝廷将全国各地制瓷能工巧匠派驻景德镇,研究最顶级、最富挑战的工艺。从那时开始,景德镇御窑厂生产仿制国内其他名窑的任何产品,都不在话下,景德镇人还善于学习各个窑口的优势,并使之进步和成长。仿龙泉窑的青瓷,演变景德镇的豆青釉;仿钧窑的瓷器,演变为他们的窑变和颜色釉……

  解放初期,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后来的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借助东德技术,挖掘出祭红等颜色釉的传统配方,加之很多艺人的回归,仿制了一大批失传已久的古瓷,不少仿康熙和乾隆官窑的瓷器质量极高。这些瓷器都由景德镇陶瓷馆收藏。

  1954年之后,景德镇艺术瓷厂在大批老艺人的参与下,仿制过大批古瓷,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为仿乾隆重工粉彩瓷,其中大部分产品由国家收购,按工艺瓷出售;还有一部分由香港中艺公司购买,流向海外。自此,景德镇陶瓷仿古水平声名鹊起。这时期的仿古瓷很多不一定都落“××年制”的当朝款,不少都注上了“××瓷厂”的标志。

  文革结束后,一批国有瓷厂兴起,20世纪70年代末,一些名家艺人开始重新仿制古瓷,但水平不高,直到1985年才有了变化。鉴于当时国际市场对仿古瓷的青睐,这一年,景德镇陶瓷馆的黄云鹏(现景德镇佳洋陶瓷有限公司老总,下简称佳洋)、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的罗学正和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几位专家聚在一起,决定跟东风瓷厂美术研究所合作,建立古陶瓷厂。

  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之余,利用掌握的技术和鉴定知识,从胎釉、造型、发色全面模仿,仿烧出一批水平很高的宋影青、元青花、永宣青花。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了1年的时间,销路很好,价格也不菲。值得一提的是,这批瓷器在当时都是按照工艺瓷出售,发货清单上均注明“仿古”。

  当时很多文物商贩订货以后,便将这些仿古瓷进行做旧处理冒充真品,混同当时发掘出土的古瓷一同销售,陶瓷市场秩序一下被扰乱了。这是专家们万万没有预料到的结果,他们原本想发掘古陶瓷的技术精髓,却被商贩利用以假充真,于是黄、罗等人决定不再做了,古陶瓷厂也随之解散。

  原来古陶瓷厂的工人在生产实践中掌握了不少仿烧的技术与经验,回家后他们继续仿制古瓷,并将仿制技术传播开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建国后景德镇的十大瓷厂纷纷倒闭后,瓷厂遗留下来的约10万员工(社会上也有30万员工一说),开始纷纷自立门户,以原始的手工业者的形式,进入陶瓷产业结构的不同版块,其中仿古瓷版块聚集了一部分高精尖人才。加上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研究所、来自世界各地的陶瓷爱好者,共同组成了各具所长的人才支持,仿古瓷个体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在景德镇扎根并扩散开来。

  黄云鹏1993年创办的佳洋,员工近百余人,除生产仿古瓷外,艺术瓷、名家名作、实用瓷(包括日本的茶道具、料理具)以及礼品瓷等也同时生产。因与博物馆关系不错,常与博物馆合作生产仿制产品。不久前与故宫(微博)博物院合作生产慈禧年间的大雅斋瓷器,共23款,每款限量60只。销售渠道有工厂展厅、网站,驻京直销处于2005年底开张。

  问及当地人完全按照古法流程制作瓷器的地方,他们不约而同会提及一个叫黄国军的人。作为玉岭陶瓷山庄创办人,他在离高岭土不远的地方,买下一座山,从2007年初,实现传统流程的全面复原,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江西省政府、省文化厅授权为“景德镇传统青花瓷制作技艺传承基地”。把桩师傅(烧传统柴窑的装窑烧窑师傅)是胡家旺,2008年被市政府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黄国军在还原古法瓷器的基础上,还有自己的创新,也有相对成熟的高端消费群,分散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等地的藏家不时会来选上一些产品。

  无论是个体开发、小作坊运作、私营仿古瓷企业,现景德镇的仿古产业继续着千年不断的仿古模式,并在其中继往开来推动整个陶瓷产业往纵深和多元方向发展。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