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瓷坛泰斗”王锡良大师的瓷艺人生






[日期:2017-07-26] 来源:天逸阁文化  作者:佚名 [字体: ]

 

《江上数峰青》

      心若璞玉

      如《我的座右铭》:满口饭可吃,满口话不说。活到八十八,不知眼睛瞎不瞎。他的书法彰显散淡:在中国历史上,书法曾经是一种极为主要的文化现象,是艺术家完善内心修养,训练审美感觉,遣调胸中逸气的必修课。

《明月松间照》

      王锡良显然没少临帖。他早期作品中的颜筋柳骨比较明显,到得后来,下笔越来越放松,看不见刻意,没有露笔,干湿浓淡、疾徐缓急的变化十分明显。他在收放自如中完成了苍含秀、秀亦苍,清逸自然、疾风劲草般的自我书写。王锡良的书法笔触在运行中的走向及其力量的细微变化,能让我们感觉到他的呼吸、运气及思维的波动,这点在宣纸上容易些,在瓷器上特别难。

《桃花源记》与《良田美池》

      釉上粉彩,是王锡良的拿手好戏。

      我们知道,景德镇到清代才出现粉彩。粉彩由于在白色彩料中加入了砷,故可以对各种色彩进行粉化,这一粉化的  结果,不但使瓷上绘画色彩柔和,颜料的种类也在原来的基础上大为丰富,这就为日后瓷上彩绘准备好了基础条件。

      王锡良沿着珠山八友这一路,对传统彩绘作出了重大改造,不再是工整繁复,也不再重填彩、重工笔,让色彩铺罩整个器皿,而是兼工带写,重构图,重水墨效果,将宣纸上传统的皴擦、勾勒的技法运用进来,使粉彩彻底脱离了宫廷富贵气,走向了寻常百姓家。

《迷途》与《忽逢桃花源》

      他的《黄山四千仞》瓷板,施釉浓淡恰到好处,巧妙地表达了黄山的山峰峻峭,怪石嵯峨。

      他的《桃花源记》笔筒,分别为《良田美池》、《忽逢桃花村》、《桃花源记》和《迷途》,方形三面绘图,一面书法,相当于四幅瓷板。这四个面各具特色,书画穿插,各有千秋,比较完整地传达出《桃花源记》所描述的情景和意境。特别是《忽逢桃花村》,竖式构图,右书法、左桃花,左下方一人划船入津,大量留白,让观众的想象去填充各自心目中的桃花源,空灵、神秘、平实、传奇,尽在寥寥数笔中。

      将现实生活场景用写生的方法记录下来,再表现在陶瓷上,是王锡良对景德镇陶瓷艺术的突出贡献。

《风和日丽》

      正确价值观确立之后的能量守衡,无疑是王锡良心中暖意的动力之源。

      王锡良确立的价值观我以为用八个词可以概括,即平等、尊重、热情、微笑、真诚、赞美、节俭、诚信。

      这八个词,差不多是王锡良暖意的全部,凡是与这些定位相容的,他一定践行不疲;凡是与这些定位有差距的,他一定会敬而远之;凡是这些定位的反义,他一定会唾之、弃之。

      仔细想想,这些词中,除了节俭是对自己,是对时间的珍惜,即对生命本身的珍惜,其他都是对别人的。节俭既是对物的珍视,也是对自然的敬畏,而从根本上看,他的取舍,在这里即可大白于天下,即取之甚少,而舍之绵长。如同阳光、雨水,如同土地、空气,只要有维持自身生存的基本物质即可,尔后将自己能拿出的那份物力、体力、智力奉献给社会,并且不求回报。

《桃花源记》

      王大凡喜欢陶渊明,王锡良也喜欢陶渊明。王大凡打着灯笼,到处去找桃花源;王锡良却不刻意去找,他从根本意义悟出了,桃花源不在别处,就在自己心里。

      王锡良不一定读过庄子,但我觉得他选择的这种谦卑与低调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是差不多到了齐物这种高度的。

      王锡良用谦卑与低调,酿成了一种叫爱的酒。

      爱的给予,既不是裸露的奉献,也不是傲慢的施舍,而是出于内心过于丰盈而自然而然的溢出。

1973年(癸丑年) 王锡良 庐山二景·颜色釉刻花粉彩双耳瓶

《金地欢庆盘》

      一则短故事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一次表演,小丑不小心从舞台上摔下来,牙齿被摔掉了很多颗,满脸是血。因为疼痛,小丑的表情很扭曲。全场观众轰然大笑——因为他的表演真的很精彩,很夸张。这时,只有一个小男孩拉拉他妈妈的衣袖说:妈妈,小丑哭了!

      我觉得,王锡良就是这个小男孩。

《坯上刻花·桂花与兰香》

      许多人都认为景德镇是一座没有文化地标的城市,理由是国家建造的御窑厂已消失,蜚名海内外的高岭也“土尽山残”,这里没有出过大文豪或大文豪没有在这里留下佳作名篇。

      但景德镇的的确确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做瓷胎·小二师傅》

      景德镇由一代又一代的瓷业手工艺人一砖一坯一窑一器堆砌而成,景德镇由景德镇人世世代代铸造而成,景德镇由世界上各色各样的目光和五光十色的货币包裹而成。这是一座集体的城市,也是一座平民的城市。

      但,集体的城市,就必然有集体意识、集体记忆和集体的价值取向;平民的城市,也必然有平民智慧、平民言语和平民英雄。

      从目前的一息尚存、没有完全被埋葬的意识、记忆和价值取向判断,如果完全采取民主投票方式,我想王锡良肯定能当选现阶段的平民英雄无疑。

   


《女青年画青花》《老艺人画青花》

      景德镇的大师们,有的是靠瞒天过海,有的是靠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有的是靠围魏救赵,总之,有些人是靠玩些手段才弄到的头衔。而王锡良,不媚、不欺,硬梆梆靠自己数十年打拼,一直让自己的作品说话。

      景德镇的大师们,有的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他们趴在祖宗的躯体上拼命吸着血,然后打着饱嗝,派头十足地吆三喝四,骂着娘,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

      而王锡良逢人就说,我们景德镇有多少好的艺术家,他们的成就在哪里哪里。

      景德镇的大师们很多都有豪宅或豪墅,都有香车宝马。

      而王锡良,仍然住在极其普通的居民楼里,装修和家具都是上世纪80年代的普通标准。谁也不会相信,他的手中没几件自己的作品,尤其是精品力作;谁也不会相信,他是一个没有什么钱的大艺术家。


《青年做渣胎碗》《画青花艺人·胡士看先生》

      大师们一般都有派,很难请。王锡良没有派,完全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只要是赈灾、慈善活动,一叫就到,没有半点架子。

      他不求闻达,却让整个景德镇家喻户晓;

      他不事张扬,却让整个陶瓷艺术界有口皆碑;

      他几乎没有学历,却睿智通达,确乎学富五车。

      他从不教训人,却成了人们心目中的榜样。

      他从不自大,却成了大家的精神寄托。

      大树参天立,森森一片荫;但愿人珍惜,万古得长青。

      王锡良的成功,在于选准道路后的坚持不懈,在于坚持不懈后的水滴石穿。

《建国瓷厂车间》

      关于爱情

80年代的王锡良夫妇

      非常有必要录一段王锡良夫妇相敬如宾的故事于此,看王锡良心中的暖意有多丰沛。

      天下的夫妇,有称得上丈夫妻子的,有称得上先生太太的,有称得上老公老婆的,真正可以称爱人的,恐怕没有多少。

      王锡良与他的爱人黄迎子,结婚整整六十六年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对一般人可以期许,但王锡良偏偏从一个毛头小伙子成了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历史上陈世美式的人还少见了吗?悔教夫婿觅封侯,成为多少期盼夫君建功立业的女子悔断青肠之后的绝唱。王锡良心无旁骛,他和他的迎子一直走到了今天。特别是黄迎子在2000年突发脑血栓,王锡良已经七十八岁,硬是在医院里尽心尽责,悉心照料,直至老伴出院。

王锡良与黄迎子在家中花园

      更糟的是黄迎子出院后落了个半身不遂的后遗症,生活没有自理能力,吃喝拉撒,一切行动都需要别人的照料。而得病后的迎子又特别依恋丈夫,对子女的伺候不是很感兴趣,而对王锡良的照看却高兴异常。如此一来,王锡良回到家里,虽有子女帮忙,还是近乎一个护工。他尽可能推掉了许多应酬,腾出更多时间来照料老伴,为她洗脸、洗脚,扶她大便、小便,为她端茶、送水、喂饭、喂奶,陪她聊天说事,或者推起轮椅,推老伴到各处散心。十三年过去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耄耋老人王锡良就这样,照料着他相敬如宾的爱人,呵护着他相濡以沫的妻子。晚照中的彼此扶持,惺惺相惜,真正的人间大美。

      婚姻有退出机制,而爱没有。王锡良修出了一种几十年如一日,可以将爱侣当作孤儿来疼爱的心情,可见,人与人之间最深刻的区分,真的不在职业,而在心灵。许多年了,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事,关注理想,关注成功,而很少关注人,可是幸福的盲点和感受点,恰恰在人的理智和情感的结合部,在理想与现实的重叠处。

      王锡良看似简单,又很复杂;看似复杂,又很简单。

      艺术从来就没有因为生活的艰涩而贫困,而是更具深度与厚度,中国古人也因之总结了“穷而后工”的美学命题。

《云来山入梦》

      当王锡良认定:故美之者,是美天下之本也(荀子语)。当王锡良不单去创造艺术品,也把自己当成艺术品来创造,并将这种理念化为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背景时,我们便有了“暖境”这个概念。

      王锡良的经历告诉我们:在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时,不要把成功作为首选。

      一个人能否成为优秀的人,基本上是可以自己做主的。但能否在社会上取得成功,则在相当程度上要靠运气。所以,应当把成功看成优秀的副产品。不妨先优秀,在此基础上,争取到成功更好,争取不到,也没什么。因为从终极意义上看,优秀就已经是成功。

《一轮明月照夫人》

《月下清歌》

      一个人的成就,不能以金钱衡量。而是一生中,你善待过多少人,有多少人惦记你。人生的账簿里,只记录着爱与被爱,两者相加,便是你的人生价值。

  王锡良,一个过了米寿,还在走向茶寿的老人,心中装着大爱,怀里抱着善良,笔端淌着美丽,他用这些为我们营造暖境,他正在笑盈盈地向我们徐徐行来。

      ——在春天里。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