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景德镇古窑青花瓷碗的长成记






[日期:2014-08-27]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字体: ]

 


   
张华金老人,77岁。这道工序叫剐坯,一般开始拉坯时会在底部留一点泥坝子方便拿着做活。但大家用碗都知道,底部是要掏成中空的,方便留落底款。这位师傅就是专门削碗底的。这道工序稍微不注意,坯很容易就会碎。

   



    汪申芳女士,省级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18岁开始学徒,擅长画坯。今年51岁。用画笔蘸着青花料在坯胎上作画,是青花瓷器工序中最美的一处。她的绝活是一手旋转碗,一手绘制,中间没有任何停顿,一笔画出一个圆圈。

  



 

    占香生老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5岁开始学徒,擅长圆器刹合坯。今年74岁。刹合坯就是上釉。在坯件的外面上一层玻璃质釉,这样瓷器烧成后表面会很光润。老先生手之稳,一手一个碗放到质釉的液体里,碗的外面刚刚全涂上了一层,但碗内一滴都没沾上,真的很厉害。

   



 

    经过纯手工制坯、手工绘画,自然也要用古法柴窑烧制了。镇窑不是现代的复制品,而是乾隆时期留下的真正古柴窑,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镇窑点火两次,一切流程都是按照古法全凭把桩窑工经验操作。燃料是马尾松木。经过窑烧后出来的成品,松脂渗入瓷器的毛坯中,色泽淡雅,手感温润。是现代气窑所不能比拟的。

   



 

  作坊里,看不到年轻人。我们感慨是不是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没有年轻人愿意继承,面临失传的危险。难道我们以后只能通过博物馆里的精美瓷器,来感慨老辈人的智慧和精湛技艺吗?还好,听讲解员说,要得到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名号,除了本身要技高一等外,还得有一些徒弟传承手艺。其实,古窑民俗博览区把这些民间高手集中在一起,对文化的传承也是贡献相当大了。

   



 

  清雍正1728年,是清朝督陶官唐英来到景德镇上任的时间。唐英的到来,开创了景德镇御窑的鼎盛时期。今天,古窑民俗博览区重新点燃熄灭了14年的窑火,以镇窑1728为这些新的青花瓷命名。在我们眼里,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碗,而是蕴含着千百年的历史传承,美得惊人。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