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那些被代笔过的书画艺术家






[日期:2014-08-16] 来源:99艺术新闻  作者:李晶 [字体: ]

 

    吴昌硕: 真正的朋友,是你放心让他代笔的那一个

   



吴昌硕

   



吴昌硕《傲骨寒梅》

   



《西泠印社记》
 

    书画家吴昌硕与沈石友交情颇深,据说,吴昌硕非常欣赏沈石友作诗的磅礴气势和渊雅韵致,不仅请他改诗,也请他代笔题诗。著名作家、文史学家郑逸梅在《沈石友与吴昌硕》里说,吴昌硕"作画忙不过来,所有题画诗,动辄请石友代为"。

    吴昌硕去世后,弟子赵云壑搜罗他的遗作,发现了吴昌硕与沈石友书札数十通,其中提到,"什九是请石友题画的"。吴昌硕画了什么花卉,有何配搭,布局又如何,都写述清楚,以便沈石友下笔。前些年,越来越多的收藏家和研究者,在吴昌硕写给沈石友的书信里,证明了这一说。

    2008年,一位叫邹涛的书法篆刻家,偶然读到日本友人收藏的一叠吴昌硕写给好友沈石友的信札。翻读时,他发现其中有两处,提到了请沈石友作《西泠印社记》。一处说:"石友先生鉴:得示知老嫂喜拙画,特写一纸奉上,乞转交(若云送润断断不受,弟将何以谢兄耶!)仅录心经,以无佳诗可写。兴到时乞代吟之,或跋语亦可。昨书中求代西泠印社记,收到否?拙诗二首请削定。即颂道安。缶弟顿首",另一处说:"石友先生鉴:昨接手书收到。拙诗草稿二纸未肯痛改,故存之。兹有恳者,西泠印社索缶作序,缶未能从事。然缶为社长又不能不作,只有恳大手笔为之。附去鲁澄伯序及社中条例,乞鉴之。缶弟顿首"

    读完这两通信,邹涛"很震惊",加上信里的各方面信息,他认为"基本可以确定,这篇著名的文章,应出于沈石友之手"。

    齐白石:我只是老眼昏花

   



齐白石



齐白石作品
 
 

    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齐白石先生,卖画算起账来也比较精明,用张大千的话讲是喜欢"斤斤计较"。齐白石70岁后因为老眼昏花,画起细笔的草虫贝叶比较吃力,现在业界的共识是,齐白石晚年有些作品确实是有代笔现象。因为白石老人当时的岁数太大了,以至于眼力不济,凡遇画草虫类的作品,一般都由弟子代笔,然后自己题跋落款。这属于"局部代笔",不是为了偷懒省事,是因为真的眼睛看不清楚了,为了使画面效果更好,才出此策。这应该是最能让藏家谅解的一种代笔了。现在拍场上的白石画作,偶尔能看到有他在80多岁时画的画中还有极工细的草虫,理论上这些工细小虫都应该是学生代笔的,但是这并不影响画的价值,因为藏家与市场对于齐白石的作品一直热情不减。

    刘海粟:校长很忙,没时间画画

 



刘海粟
 


刘海粟作品
 
 

    刘海粟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招收了徐悲鸿、王济远等高材生,并冲破封建势力,首创男女同校,增加用人体模特和旅行写生。1949年后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早年习油画,兼作国画,后潜心于泼墨法,历任南京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1929年刘海粟赴欧洲考察美术。

    《世纪恩怨:徐悲鸿与刘海粟》描述,据说刘海粟回到上海后,因为忙于和达官显贵交际,很少有时间画画,经常找人代笔,张弦就是其中一个。有一次,刘海粟叫张弦周日去他家吃饭,第二天,张弦去了,却让刘海粟安排在书桌前临摹一张画,刘海粟自己跑到另外的房间里和一帮人打麻将去了。张弦临到中午,临完了,刘海粟过来看了一下,说画得不错,就叫张弦出来吃饭。后来,刘海粟将张弦临摹的画署上自己的名字,张弦辛苦临摹了一上午的画就变成了刘海粟的作品了。傅雷与张弦是莫逆之交,这件事情傅雷当然也知道。

    1936年暑假,张弦得病,郁郁而死,傅雷深为痛惜,写下了《我们已失去了凭藉——悼张弦》一文,文中满怀深情地评述了张弦的高洁人品与独特的画风。傅雷认为,张弦的悒郁而死,与刘海粟的剥削有直接关系,在筹备张弦遗作展时,傅雷当众宣布,与刘海粟绝交。

    林风眠:我早知会有今日



林风眠


林风眠作品《渔获》
 

    2009年,在圈内一片质疑声中,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署名林风眠的两幅作品——《渔获》和《京剧人物》分别以1634万和842万港币成交。伴随高价成交的新闻,伪作之疑争议不断,质疑者把矛头直接指向了除林风眠的义女冯叶之外的收藏林风眠作品的藏家,以及当年伴随在林风眠先生身边的老学生。

    自上世纪50年代至去世,林风眠几乎笔耕不辍,有时候一整晚可以画好几十张作品,且擅长"流水作业",往往相同构图、相同题材的画作可以一下子画好几张,绝对可以算作一个高产的画家,也正因如此,给市场上的造假提供了机会。据悉,大宗林风眠作品大致有这几处流向,一是他的夫人及女儿处,其二则是林风眠女弟子席素华处,第三处则在林风眠晚年定居香港时,负责照顾其生活的义女冯叶,也正是席素华的亲生女儿。除了这三处几乎可称人尽皆知的流向,据林风眠学生潘其鎏所称,另有一大批曾经在"文革"时期有待处理的作品,被其偷偷抢救了下来,加之老师多年来的赠予,因而其手中拥有不少精品。还有其前妻袁缃文,作为林风眠赴港后"全权处理上海旧居所有画作"的代理人,其手头也拥有不少。此外,还有林风眠的老朋友柳和清先生,以及香港收藏家张宗宪、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等几处,均有数量不少的藏画。

    事实上,林风眠生前对假画泛滥之事心知肚明,却始终采取默许态度,并曾表示:"买卖仿制品的人,都有他们的原因,假如我对拍卖行说他们所交易的只是仿制品,对买卖双方都会有不良影响,所以我是不会这样做的。"

    找人代笔也爱仿人作品的张大千

   



张大千


左为石涛作品,右为张大千仿作
 

    1945年,抗战胜利,张大千重返北平,与生活拮据以卖画为生的学生何海霞重逢,何海霞协助张大千搜集琉璃厂的书画珍玩,并协助鉴定。1946年3月,何海霞跟随张大千南下四川,在那里遍览名胜,观景写生。那时候,他们住在郫县太和场钟家大院,后来又搬到了成都昭觉寺西塔院。那段时间,张大千多仿临古画,一部分由何海霞起稿,同时,他也为张大千代笔画山水画,并多次和张大千合作人物、山水巨幅,不少作品被英国、荷兰、比利时、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收藏。

    张大千不仅找人代笔,还爱仿他人作品,仿石涛、八大的作品,曾骗过了当时国内不少知名的鉴定家,并在民间流传了许多趣闻轶事。有个著名段子:一位富商请了几位大藏家观摩他花重金新买的石涛册页,结果张大千看了第一页,就轻松讲出后几页的内容,然后告诉这位富豪:惭愧,这是俺前天刚画的。李可染曾撰文讲张大千去拜访齐白石,齐白石拒绝相见,因为"我向来不喜欢这种造假画的人。"但是张大千却多次对齐白石的艺术给予很高的评价,可看出这是一位大度的人。有传闻张大千到了晚年,偷偷还在画石涛和八大的假画,其实当时他自己的画已经卖得很贵了,署上他自己的名字,要比那些假画还值钱,但是他还这么干,绝对是和钱没关系了,或许幽默的大千先生在其中找到了独特的乐趣。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