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昌南先贤——马廷鸾






[日期:2011-11-29] 来源:昌南先贤   作者:涂翼报 陈海澄 [字体: ]

                             


马延鸾

    马廷鸾(12221289年),字翔仲,号碧梧,晚年又号玩芳病叟。江西乐平楼前村人。马廷鸾自幼甘贫苦读,知识渊博,工于文辞,骈体文尤为工整,曾是两代帝王的词臣(为皇帝起草诏书等文稿),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他为官清正廉洁,重视人才荐拔,关心人民疾苦,对奸佞腐败疾恶如仇,对朝廷、对国家、对民族矢志忠诚。晚年辞官隐居故乡乐平,著书,教子,热心公益,是一位家乡百姓敬重的贤明耆老。

    马迁鸾幼年丧父,由母亲邓氏含辛茹苦地抚养他四兄妹。他的叔父马敬斋,是个饱读诗书的秀才,名落孙山后在家乡教书,马廷鸾与其兄皆从叔父就读,还一边种田。马廷鸾九年发奋,便初中秀才。之后,便一边在万全书院任教,一边续攻经文,于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年)中举人。第二年赴京应试中进士第四名。入仕后,首任池州(今安徽贵池)儒学教授。宝祐二年(1254年)入京,先后任史官、做词臣,直至拜右相,一生为国为民,誉载史册。

    马廷鸾为官的年代,正是南宋飘摇欲坠之时,不仅金国在北方重兵压境,而且异军突起,蒙古兵不断南侵,而朝廷大权却落在丁大全、贾似道一伙奸佞手中。马廷鸾为了消除腐败,富国强民,曾向理宗慷慨陈词,提出强君德、重相权、收直臣、防近习的主张,皇帝很赏识他的忠诚与胆识,升迁他为秘书省正字,不久又任史馆校勘。

    开庆元年(1259年),丁大全隐瞒蒙古兵逼近鄂州(今湖北武昌)的军情,受命率兵赴鄂州迎战蒙古兵,却暗中向忽必烈求和,答应纳贡称臣。蒙古兵退去后,马廷鸾等上疏弹劾,最后丁大全被问罪流放。而贾似道却依仗其姐贾皇妃的权势获得右丞相之职,且诈称获胜。班师回朝时,满朝文武前往迎接,唯马廷鸾不与为伍,没有前往。之后,贾似道掌握兵权,把持朝政,使南宋小朝廷变得更黑暗。马廷鸾对此痛心疾首,对新登基的度宗皇帝多次上疏进言,呈请他打破群小包围,大权旁落的局面,加强严边备而思患预防。度宗深知马廷鸾的忠诚与才华,升任他为端明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咸淳五年(1269年)任参知政事,不久拜右丞相兼枢密使。

   马廷鸾拜相三年,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在抚政安民、强兵固边等国家大事中尽心尽责,做了大量挽救危亡的工作。咸淳八年(1272年),他面对濒临灭亡的国势、软弱无能的国君、祸国殃民的国贼,深知无力回天,便愤然辞去宰相的职位,回到故乡乐平过隐士生活。

在故乡,马廷鸾出资兴办学校,免费教育家乡子弟。因为他年轻时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饱尝了贫穷之苦。发迹之后,仍不忘旧事,仍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他给子孙们留下了四条格言: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其中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的思想是要珍惜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他的一生著作颇多,在做词臣时,作过许多皇帝的诏书,特别是理宗驾崩的遗诏和度宗登基的新诏。流传后世的有《六经集传》《语孟会编》《楚辞补记》《洙泗裔编》《读庄笔记》《碧梧玩芳集》等。



乐平马延鸾学堂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