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昌南先贤——马端临






[日期:2011-11-29] 来源:昌南先贤   作者:涂翼报 陈海澄 [字体: ]

                               


马端临塑像

    马端临(12541340年),字贵与,号竹村,江西乐平楼前村人,是南宋末年右丞相马廷鸾的次子。

    马端临自幼天资聪慧,很小就在母亲的指导下读书,七岁即能背诵四书五经。十二岁就童科高中,名扬乡里。稍大后益发勤奋,长期效仿南北朝文学家袁峻抄读经史的做法,每天抄书五十张。十余年间,他读遍了宋代以前的历代正史、稗官记录、私家文征和唐宋两代名臣奏疏和名儒评论,还研究了程朱理学。他如此勤奋博览群书,不仅使他具备了渊博的学识,练就了扎实的文字表述功底,还为他日后编写《文献通考》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马端临生于宰相之家,十九岁就以父荫被授予了承事郎的职衔,具备了出仕当官的条件,但他无意步入仕途。第二年(1273年),他在父亲和友人的规劝下应试,高中榜首,获江南东路(今江西一带)漕试(科举考试第二级,明清时代称乡试)第一,荣摘解元桂冠。下一年便是京城大比之年,他思虑再三,决意不去应试。因为目睹了国家危亡之际,朝廷对金国和元国的入侵,一再屈膝求和,苟且偷安,而且奸佞当道,官场腐败,民不聊生,马端临对此深恶痛绝。到了景炎元年(1276年),朝廷开了一个恩科,马端临还是没有应试,一心研究他的经史。

    入元以后,马端临随父隐归故里乐平,专心致志地编著《文献通考》,历时三十余年而不倦。这是他一生对社会最大的贡献。这部书有二十四个门类,共三百四十八卷,详细记述了自古迄宋二十五个朝代各种典章制度的兴废沿革和利弊得失。全书叙事条分缕析,评述精深透彻,资料丰富翔实,是一部古往今来极有参考价值的历史名著。它与唐朝杜祐的《通典》和南宋郑樵的《通志》合称三通。《文献通考》又是三通中内容最丰富、记述时限最长、考证最精深的一部,被史学家誉为三通之首。

    马端临在家乡的另一贡献就是兴办教育。他回乡不久,即自出资兴办扶风马氏家塾,免费招收本族子弟入塾就读。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乐平慈湖书院得到朝廷的批准兴办,县尹亲自登门,拜请马端临出任山长(相当于今之校长)。他执教严谨,颇有建树,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马端临在慈湖书院的讲稿曾汇刻印行。他的《义根守墨》也于此一时期面世。可惜这些作品都在元末战乱中毁失。

    元贞元年(1295年)前后,马端临应聘到衢州(今属浙江)柯山书院任山长,三年后回归故里。延祐五年(1318年),《文献通考》被朝廷采风使臣王寿衍发现,进御朝廷以后,元英宗高度评价该书为治国安民、济世之儒的有用之学。从此,马端临之名与《文献通考》一起闻达于朝野。同年十二月,江浙行省再聘马端临任衢州柯山书院山长。至治二年(1322年),朝廷任命他为台州路(今属浙江)儒学教授。泰定三年(1326年),江浙行省刊刻《文献通考》,马端临应邀到杭州校稿。书成后,谢绝在朝为官,仍回故里执教,直到八十七岁仙逝于家乡。

   


马端临著《文献通考》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