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陶瓷与国画的相互渗透






[日期:2011-11-14]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字体: ]

    中国,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长期探索、继承、创新中创造出中国画这具有我国独特文化特色的艺术瑰宝;与中国画根出同源,富有中国民族风格的中国陶瓷绘画丰富了中国绘画的历史,并伴随着中国画的成熟与发展,在陶瓷表面,利用不同的釉料和艺术手法达到一种新的美的境界。中国画与陶瓷绘画艺术结缘,引导了陶瓷绘画的历史变迁。

    唐代长沙窑瓷器的装饰开始引入国画艺术,由此瓷器装饰花纹的内容题材大大拓宽和丰富起来了。长沙窑釉下彩绘装饰的内容有人物、花草、动物、山水云气等多种题材,组成了生动活泼、自然逼真的装饰画面;长沙窑釉下彩花鸟画的表现,与当时画坛发展正盛行的花鸟画工笔宫廷绘画风格完全不同,用笔较率意奔放。例如“青釉山雀纹壶”,简练的几笔一气呵成,将鸟的眼、嘴、颈、腹等所有结构圈出,并用淡色料笔补足鸟的头、腹、尾等结构,有如宣纸的效果,是富有率性的创作。而唐代画坛工笔画风格则力求写真求实、精妙传神,画法勾线细幼工整而傅彩晕染精到。如唐人物画家阎立本的《职贡图》;线条刚劲有力,色彩古雅沉着,人物神态刻画细致。唐代花鸟画的代表人物有边鸾《花鸟图》、韩湟《五牛图》;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约上的中国画,纸质为麻料,作品造型生动准确,设色清淡古朴,浓淡渲染有别,画面层次丰富,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长沙窑釉下彩山水画深受当时宫廷山水画影响。例如“青釉山水纹瓷罐”所画的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工笔青绿山水,线条刚硬山石质感、动挺有力,画面布局山峦重叠。

    宋代以磁州窑为代表的陶瓷绘画特点:以含铁的矿物质(黑釉)在白釉底上充分展示绘画才能。莲花婴戏、马戏杂耍、花草雀鸟、龙凤麒麟、小桥流水人家、层峦叠峰飞瀑等题材,都用简炼而生动、洒脱而流畅的笔触,加以写意的描绘。磁州窑“童子垂钓枕”,其类似工笔白描一样的画法,特别能反映出磁州窑的特色,同时也说明磁州窑的陶瓷绘画深受宋代李公麟白描画风的影响;李公麟白描即在墨笔单线勾斫中见晋唐用笔之美而富于宋人韵味的风格是总结、吸收前人并赋予自己艺术感觉所形成的风格。宋代白描人物画家武宗元《朝元仙仗图》及唐佚名《八十七神仙卷》的白描也都代表着宋代中国画最高的艺术成就。陶瓷绘画以人们钟爱的白描形式,接受宫廷人物画的风俗画影响,并转而向人物故事画方面发展,是磁州窑的一大特点,如磁州窑“竹马游戏枕”以白描形式,生动地反映当时民间风俗和儿童极生动的形态。这种风俗表现,趋向于当时的中国画,中国画将视点投向民间社会生活场景的表现,典型作品是宋代张择瑞《清明上河图》;这幅反映当时都城汴京汴河边繁华城市景色的巨作,人物有550多个,从家民、摊贩、郎中、和尚到商人、官吏各阶层应为尽有,人物表现生动、鲜活;繁华的闹市景色也刻画得非常细致。

    元代取消了画院制度,除了少数服务于宫廷的专业画家和士大夫画家,多为一些隐居不仕的文人画家。文人画家在元代进一步成熟,愈加明显地体现了“用具象表现抽象”意味的文人情趣。同时元代也是陶瓷绘画风格变化的时代,白釉青花的出现,使景德镇一举成为中国陶瓷业的中心。青花瓷绘画,其画法是用弹性好、笔锋尖,含青料多的毛笔蘸同一种浓度的青料,以勾、拓、涂、点画成。单色青花能“墨分五彩”地表现深浅浓淡,如同宣纸上的笔墨韵味,可以说元青化陶瓷绘画是最接近中国画韵味的艺术形式。如元代“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就充分反映了青花绘画恬静的水墨之美。元青花陶瓷绘画时期恰恰是中国画经历了从宋代绢质向元代纸质这两种材料的变更,这也意味着中国画由工笔画向写意画(水墨画)的转变,这种水墨、纸质的画法从宋代米芾为代表的文人画开始使用,接着为元代画家所发挥。从文人画赵孟俯《鹊华秋色图》、倪云林《树石幽篁图》到了继承院体画的王渊《竹石集禽图》,其崇尚山水画的水墨表现到花鸟画的“墨花墨禽”,基本上是纸质墨笔之作,这意味着元代绘画进入了基于纸质的水墨画时代。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