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瓷网探访历史名窑汝州行——张公巷窑遗址






[日期:2011-11-13] 来源:绿宝石艺术陶瓷馆提供  作者:绿宝石 [字体: ]

 

    对大多数人来说,张公巷的名字并不十分熟悉。张公巷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巷,它位于河南省汝州市老城区中大街中段,是因一个叫张维新的名人而得名的。张维新是明代汝州东大街人,曾任山东冠县(今聊城)县令,后因政绩突出升为给事中。他不阿权贵,敢于对社会弊端条陈上疏,向皇帝直述己见,促进了朝政改革,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张维新一生留下很多诗作,晚年和知州方应选和编出版了《汝州志》。张病故家乡后,族人为他立了祠堂,他居住的那条街也因此被叫做张公巷街

    时光流逝,张公巷像一条历经沧桑的卧龙,卷曲在灰色的老城之中,千百年来酣睡不醒。而今,张公巷因发现了宋官窑遗址而一鸣惊人,名扬天下。

   

 



    张公巷位于汝州察院附近,这儿是有着近千年历史的老城区。张公巷窑遗址的发掘,曾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关于它的时代与性质,由于依据不足,众说纷纭。2011年7月初,我们中国瓷网一行四人怀着对张公巷窑址一探究竟的强烈好奇之心,在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朱文立的带领下来到这里,探寻汝窑悠久的历史文化,了解真实的张公巷。

 




    张公巷窑址自2000年4月发现后,历经河南省文物考古所2000年5月8日、2001年6月、2004年2月三次挖掘。朱文立大师这次带我们看的是第三次发掘的窑址,该窑址就在这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居民院内。

 




    张公巷窑遗址目前还未开放,院内的居民自觉的将保护窑址的任务承揽下来。他们都非常认真负责,并没有因为我们远道而来,又有朱文立大师的陪同,就打开门锁让我们一饱眼福。我们只好请文化局的工作人员来给我们开门了。透过门缝往里面看,我们只能看到几件残破的匣钵。这就更增添了张公巷窑址的神秘感和我们的好奇之心。

 



    在我们急切的盼望之中,文化局的工作人员终于赶来打开门锁,为我们揭开了张公巷窑神秘的面纱。他告诉我们,2000年春和2001年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两次在汝州张公巷配合民房改建工程进行小范围的考古发掘,发现一些类似汝窑瓷器、窑具和素烧坯残片,遂引起中国古陶瓷学者的高度重视。2004年2
4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在张公巷东、西两侧分别开挖探方两个,发掘面积124平方米,清理出不同时期的房基4座、水井4眼、灰坑79个和过滤池1个,出土了一批张公巷窑生产的完整或可复原的瓷器和工具。

    在张公巷窑址发掘出土较多的窑具、丰富的素烧坯残片和有别于其它汝窑的青瓷器,这对于深入研究汝窑烧造工艺的流程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丰富了中国古代青瓷文化的内涵。专家考证认为,张公巷窑烧造青瓷的年代大致可以确定在北宋末至元代初年。张公巷窑烧制的产品独特,制作讲究,古朴雅致,质量上乘,显然不是一般的民间用瓷,它的性质应属官窑。在2004年5月召开的汝州张公巷窑址考古新发现专家研讨会上,不少中外陶瓷学者认为该窑址就是寻觅已久的北宋官窑。2006年5月张公巷汝瓷官窑遗址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录。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