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红似朝霞的豇豆红瓷器






[日期:2011-09-09]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字体: ]

红釉瓷器是用含适量的铜配制的釉料(含铜量在0.3%—0.5%),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的鲜艳的红色,烧制难度极大。

在明清两代的红釉瓷器中,明代永乐宣德朝的“宝石红”、清代康熙朝的“豇豆红”、“朗窑红”,釉色鲜艳,独树一帜,备受人们推崇,其中尤以豇豆红最为名贵。

豇豆红是一种浓淡相间的浅红色,宛若桃花般艳丽,红釉中多带有绿色的苔点,颇似红豇豆的颜色。豇豆红的釉色有深浅浓淡之分,其中釉色洁净无暇者称“大红袍”,釉色通体一色者称“正红”,釉色深浅不一者称“美人醉”,釉色浅淡者称“娃娃脸”,釉色幽雅娇嫩者称“桃花片”,釉色晦暗浑浊者称“榆树皮”等。清代《南窑笔记》记载,豇豆红是分几次吹釉再经高温烧成,由于吹釉的层次不同,在烧成后釉面必将出现水渍般的痕迹,更由于釉料中含有微量的铜份在烧成过程中氧化而产生绿色的斑点,犹如苔点,在浑然一体的红釉中掺杂星点绿斑,相映成辉,有如红霞满布之中点缀了星星点点的绿色宝石,被清代诗人洪亮古赞誉为“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由于烧造难度极大,因此豇豆红没有大件器,均为康熙朝的御用之物,十分名贵。传世品以菊瓣瓶、柳叶瓶、螭龙瓶、莱服尊、太白尊、苹果尊、膛锣洗、印盒、水盂等文房用具为主,器身最高不超过24厘米,造型轻灵秀美,有时还以暗刻蟠螭纹或团螭纹作为装饰。器物底部施透明釉,有“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六字楷书款。

19世纪时欧洲人称豇豆红为Peachbloom(桃花红),不惜花重金购买,致使豇豆红瓷器大量流失。目前除国内几家大型博物馆收藏外,大部分流散在海外,如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就收藏有100多件豇豆红瓷器。近年来,豇豆红瓷器成为收藏市场的宠儿,市场行情水涨船高,呈稳步上升的趋势。比如,2010年“北京永乐”秋拍的一件康熙豇豆红太白尊以151.2万元人民币成交,这件太白尊曾于2004年由“香港苏富比”以36万港元释出,短短六年时间涨了将近4倍。又比如,在2010年“北京保利”秋拍的一件康熙豇豆红柳叶瓶以280万元人民币成交,这件柳叶瓶2005年在“香港佳士得”以101.7万港元释出。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