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绞胎瓷器






[日期:2011-02-18] 来源:石狮报  作者: [字体: ]

    自古以来,我国陶瓷种类可谓洋洋大观,大凡陶瓷工艺,或色釉变化运用,或彩绘装饰、雕刻、镂空、捏制、圆塑,或由于火焰、火候、火温不同而发生釉料色彩之美妙变化,工艺体现尽达极致,各种造型种类不可胜数。在诸类陶瓷中,有罕为人知的独特瓷种,其品位超群,堪为诸瓷之首,这就是始于我国唐代的、将仿犀皮漆器工艺特点运用到瓷器制作中而形成的一个独特瓷种———绞胎瓷。

    绞胎陶瓷简称绞胎,始于唐代,宋代靖康之变后中断。

    绞胎瓷由两种(或多种)不同颜色的瓷泥制胎,形成了不同色彩的纹饰图案,其色彩纹理使瓷质体现有着本质的不同,北方民间亦称之为透花瓷。这种本质内外变化如一的特殊制瓷工艺发展到宋代时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北宋时,绞胎瓷在焦作当阳峪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其他地方也少量生产这种瓷器。《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记载:当阳峪窑,宋代北方民间瓷窑。窑址在河南修武当阳峪,故名。绞胎瓷釉色光润莹亮,装饰技法有刻花、半画半刻、填彩、三彩式绞胎等,其中以绞胎技法最具有当阳峪窑的独特风格。焦作当阳峪现存大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碑》,是我国目前现存三大窑神碑之一,记载了当年当阳峪窑业之繁荣。碑文记述立庙之因:……遂益蜀日发徒,远迈耀地,观其位貌,绘其神仪,而立庙像于兹焉。”“世利兹器,埏埴者百余家,资养者万余口……由此可见当阳峪窑场繁盛之状况。 

    绞胎瓷器是我国古代陶瓷装饰工艺中特殊的品种,由于工艺复杂,制作难度大,因此其产品、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根据目前掌握的考古资料分析,绞胎工艺最早产于唐代,至宋代蓬勃发展并发扬到极致,元以后逐渐衰亡。

    目前世界范围内馆藏了中国古代唐、宋、元不同时期绞胎瓷器。根据现有公布的资料统计,计三十四件。私人珍藏无法获得资料,不详。国内馆藏以中国上海博物馆为最,计13件。其中唐代8件,器型包括枕、碗、杯、盘、洗、罐均属陶器。其次海外馆藏以日本为最,计6件。其中日本出光美术馆馆藏一件唐三彩绞胎长方枕。日本箱根美术馆馆藏一件宋代绞胎钵。日本大和文华馆馆藏一件唐绞胎碗、一件绞胎贯耳壶。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馆藏一件元代绞胎三足冲耳炉,一件北宋绞胎杯和杯托。

    部分散落在国内博物馆馆藏的还有: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两件,一为唐黄釉绞胎盂,一为唐绞胎骑马狩猎俑;安徽省博物馆馆藏一件唐黄釉绞胎菱花纹枕;宁波市文管会藏一件唐青釉绞胎虎座脉枕;吉林省馆藏两件,一为宋绞胎盖盒,一为绞胎罐;故宫博物院馆藏两件。  (木木)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