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景德镇:土与火之舞






[日期:2011-02-12] 来源:《旅游时代》  作者: [字体: ]

  一把普通的泥土,一团跃动的火焰,便有了陶瓷,有了蜚声海内外的瓷都景德镇。来到景德镇,探究那千年不熄的窑火,瓷文化便像古窑址上那散落一地的碎瓷片,拂去岁月的积尘,依然光洁莹润,让人刹那间细腻敏感起来,仿佛看到那凝固了的土与火的舞蹈……

  到了景德镇才知道: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而陶瓷则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器和瓷器从表面看很相似,但它们各有其特色。陶器最早爱袒露赤、橙、白、灰、黑色的肌体,那种健壮更接近男人的浑厚之美。而瓷器具有女子属性,如东汉的青瓷,披青釉之纱,蜷伏着东方女性最迷人最含蓄的静态美。

  我国烧制瓷器的历史约有1万年之久,景德镇的瓷业在元代时已空前兴盛,至明代,“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景德镇已经成为全国制瓷中心。

  果然是千年瓷都,到处都洋溢着瓷的韵味,让人几乎产生错觉,仿佛这里的瓷不是固体,而是气体,能够通过呼吸,渗透进五脏六腑,让人的内心像瓷一样细腻温情。

  带着这种感觉在景德镇逛街,实在是件悠闲且惬意的事。因为不经意中就能发现陶瓷给这座城市打下的文化烙印。街上的路灯柱、红绿灯竟然都是青花瓷做的。千百年来,景德镇陶瓷业的兴衰起落,留下了许多瓷文化精品及遗存。行走之间,俯首偶得的一些与瓷有关的景物,最能让人眼前一亮:绘画后即将进窑烧制的青花大碗在阳光下晾晒。之后,它们也许就是百姓捧在手里吃饭的碗、舀水的勺。在更多的百姓家里,陶瓷干脆被用作建材,那些精美的柱形陶器将围墙装饰得也别有风味……

  讲到瓷器,景德镇人都是满脸豪情,可瓷从哪里来的呢?景德镇人神秘地一笑:瓷从山水中来。追寻着山水,经过1个小时的车程,便能来到有“瓷源、茶乡、林海”之称的瑶里。

  瑶里的绿可以用动人来形容。按说有上千年的烧窑历史,环境破坏自然是非常惊人的,可当地却依然绿意盎然,青山绿水,美不胜收。

  就在你百思不得其解之际,会有人给你讲这样一个故事:早在700年前,瑶里为了改善被烧窑破坏得极为严重的环境,立下了“伐树杀头”的禁约。立约不久,一位老族长年方8岁的孩子上山砍了棵小树,老族长大义灭亲,手刃了儿子。

  这个有些血淋淋的故事会让你对路上的一草一木都格外地珍惜起来。倒不是怕一不小心碰倒哪棵小树会被杀头,而是觉得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再不环保就愧对那位深谋远虑的老族长了。

  瑶里多民窑。宋真宗景德年间,在此建立御器厂,专为宫廷生产贡奉瓷器,这便是“官窑”,景德镇也由此得名。官窑不断开发新品种,而民窑为了扩大市场,不断提高质量,这样,就出现了“官民竞市”的繁荣景象。明代景德镇制瓷最盛时期有官窑58座,民窑900余座,瓷工十万余众,出现了“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的盛况。

  高岭土是一种白色黏土,至今仍然是重要的制瓷原料。高岭土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景德镇瓷器的质量,完成了中国陶瓷史上一个巨大的飞跃。

  正是由于高岭土的使用,景德镇成为举世闻名的瓷都,并使古代景德镇的制瓷技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1712年,法国传教士昂特雷柯尔最早向欧洲披露了高岭土制瓷的“秘密”;1869年,德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来高岭考察,用“高岭”的发音创造了一个新的英文单词kaolin。从此,高岭闻名世界,成为China(瓷器)第一山,高岭土也从此成为世界制瓷黏土的通用名称。

  关于高岭土的来历,颇具迷人色彩。在高岭村世代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高岭山下的村庄里,住着一对高姓夫妇,靠租种田地糊口。尽管他们自己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但他们常常舍己为人。有一年冬天,滴水成冰,一个衣衫破旧的老人僵卧在高家屋檐下,高姓夫妇发现后,将其扶进屋,为他暖身,并借米熬粥给他喝。老人临走时指点高姓夫妇,叫他们去高岭山的峰顶,连挖九九八十一锄,会有奇迹发生。高姓夫妇依言而行,结果锄下出现了“糯米粉”,因其中渗透了山水,不能吃,所以高姓夫妇决定将其做成瓷器。他们和高岭村村民一起上山采泥、做坯、烧瓷,做出的瓷器坚挺、洁白、莹润可爱,从此,高岭土便声名远扬,身价百倍。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