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文物迷想建宋瓷博物馆






[日期:2011-01-08] 来源: 新安传媒网   作者: [字体: ]

  成废品回收站常客

  有一份体面工作的吕希忠,因收藏成癖,几十年来一直过着捉襟见肘的生活,有时连衣食住行都得靠亲友救济。然而这并不影响一个民间收藏者对文物收藏与研究的守望,虽债台高筑,但仍坚持为淘来的2万余件(套)古代艺术品安家难而奔波,梦想筹建国内最大的大运河河运宋瓷博物馆。

  1957年, 吕希忠出生于五河县。作为家里兄妹八人中的老大,吕希忠说,那时真的穷得连饭都吃不饱。1975年,吕希忠考入了安师大淮北分校专修化学,受吴梦复教授的影响,不仅喜欢他讲授的先秦史与先秦文字,也开始关注起老师收藏的一些古代文物。

  书信往来中那信函上的邮票也令他着迷。“看到一些同学收到的信件上的邮票,宁愿花钱请他们吃饭,也要想方设法弄到自己的集邮册中。” 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工作后,每到发工资的时候,吕希忠跑得最多的地方是邮电局与废品回收站。因为淘宝成癖,一些废品回收站的店主与吕希忠成为朋友后,还主动将一些信函上的邮票撕下送给他,前提是吕希忠得请他们喝酒。

  随着邮票越集越多,吕希忠发现集邮虽然乐趣无穷,但每一种邮票却不可能是独一无二地在社会上流传。这种想法在脑海中一经产生,吕希忠便想到将十几年集的邮票变卖。因收藏的一些邮票特别有价值,吕希忠从集邮上赚取的第一桶金达到20万元。

  取走妻子全部积蓄

  为淘宝

  手头有了巨款,吕希忠却舍不得拿去买衣、买房,转而留意起一些散落于民间的古代文物。吕希忠说,五河县因境内淮、浍、漴、潼、沱五水汇聚而得名,由于历史悠久,境内的文物自然很多。“当时只要有空闲便往乡下跑,有的村庄几乎每家每户都光顾过。”

  踏遍了五河全境后,吕希忠只要有出差的机会,每到一个城市不是去旅游观光,而是对各地的博物馆情有独钟。“一开始弄不清文物的价值,见了便收,以期在量上有所积累。后来发展到一有拍卖会便跑去参加,以求淘到更好的宝贝。”

  当所有的积蓄花光后,为了收藏吕希忠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借钱。吕希忠的爱人白云自己曾开办了一家日杂公司,2000年因患心脏病停业后,将赚取的20万元存了两张定期存单,为防止丈夫将钱拿去买一些“破铜烂铁”回家,便将存单独自保存。有一次吕希忠看中一件文物后,实在借不到钱,于是便到银行挂失,偷偷取走了妻子创业几十年的积蓄,直到白云准备取钱去上海治病时才真相大白。

  白云说,丈夫收藏成痴,几乎遭到所有亲友的反对,但反对无效后,也只能听之任之了。“现在他身上穿的衣服都是亲友救济的,如果说藏品有价的话,他便是一个守着金饭碗讨饭的人。”

  对此,吕希忠表示,看中一件好的古董后,拿不出钱来的时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儿子与女儿高考的那两年,为了收藏不得不忍痛割爱,将一些较为珍贵的藏品出售,通过以藏养藏的方式,以求收获更好的藏品。”

  梦想建宋瓷博物馆

  为瓷器

  经过30年的努力,如今吕希忠淘来的文物达到2万余件(套)。记者走进吕希忠的办公室时,发现偌大的办公室几乎就是一间仓库,室内被装着文物的纸箱子塞满。而如此多的藏品中,最令吕希忠情有独钟的还是古瓷器。

  据史料记载,因为当权者的偏爱,宋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瓷器空前发展的时期,也因此产生了举世闻名的汝、官、哥、定、均等名窑,大量精美的宋瓷通过隋唐大运河被送到都城,有的则伴随河运事故沉入水底。部分沉于水下的瓷器被沿岸居民打捞上来逐渐留藏于民间,还有一些在近现代考古发掘中“重见天日。”

  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片。宋瓷是吕希忠收藏中最成功的门类之一。吕希忠生活的五河县地处安徽东北部,虽然不是隋唐大运河沿线城镇,却与安徽、江苏境内几个运河沿线重镇相距不远,经常有机会接触到流散在民间的“运河文物”。据统计,吕希忠眼下收藏的瓷器艺术品就有几千件,而这些瓷器艺术品大多来源于大运河。

  “宋代瓷器博物馆全国仅四川遂宁一家,但它的展品主要局限在南宋龙泉窑瓷器,而具有涵盖宋代柴、官、汝、定、哥、均六大名窑瓷器的公、私博物馆国内外未见设立。”吕希忠告诉记者,自己学的是化学专业,这些年来,都在用化学的眼光研究古瓷器,眼下最大的愿望是筹建起国内最大的大运河河运宋瓷博物馆。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