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试论大器难成的青花釉里红






[日期:2010-11-30] 来源:景德镇陶瓷   作者:邓春英 付光华 [字体: ]

     有一句俗语:大器难成。即缘自“釉里红”器皿的加工。青花釉里红艺术瓷是景德镇的优秀传统名瓷,是中国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瓷之一。因此,它为各国人民所喜爱,具有广泛的国际性。青花釉里红瓷从元代(公元1 3 3 8年)创制以来,不断创新,历久弥兴。
    一、青花釉里红艺术瓷的起源
    釉里红系创烧于6 0 0多年前的元末,流行于明初。也许是釉里红烧制难度大、成品率低的缘故,至明中期后便逐渐消失了。在雍正、乾隆期间,又推出了青花釉里红。所谓青花釉里红,是将青、红两种釉下彩绘于同一器物上的装饰。在透明釉的覆盖下,经高温煅烧而成。改变了以前只绘一色之单调。青红两色互相衬托,显得分外娇娆,令人赏心悦目。清康熙年间又烧制成功了失传已久的釉里红,其呈色较为稳定。到雍正期间,色调鲜红的釉里红,显色稳定精美:所绘制的图案,烧制后线条清晰,可谓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釉里红的成色由氧化铜绘制煅烧而成,氧化铜在摄氏8 0 0度以上即会蒸发,但钴蓝成色的温度却高达摄氏1 3 0 0 度:要同时保持青花和釉里红成色,多少有点侥幸。所以烧制釉里红,从颜料配制和自始至终的制作工序都要十分严格。若稍有偏差,就有整窑报废之可能,曾闻先辈说过烧制釉里红,十能出一者,可谓佳矣!这是对烧制釉里红难度大的写照。
    明代洪武时釉里红瓷器较多,其造型纹饰有元代遗风,颜色浅红浅灰,很少有纯正的。宣德朝的釉里红烧制极为成功,形成了鲜艳的宝石红色。釉里红由于在康熙后期已经成功制作,所以雍正早期釉里红制品有康熙遗风,康熙后期御厂瓷器制作水平有很大提高,瓷器绘画以及釉里红发色等有所变化,多了釉里红发色。
    二、青花釉里红瓷的美学价值
    火中凤凰。青花釉里红画面,俨然是寓意深刻、最富民族特色的中国国画。它把国画与精美的瓷器相结合,其艺术价值显然大为提高。在富于变化而又优美的景德镇艺术瓷器造型上,在洁白的瓷胎表面,绘制精心设计的高雅国画,青红对比绚丽多姿,罩上玉质感很釉色美等四美于一器,再经过难于驾驭的火的艺术的洗礼。简直成了火中凤凰!这种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在元代创制伊始,极为难得,只能作为帝王等贵族收藏欣赏,或作为国宝“赐赠”友邦。
   青花釉里红艺术瓷是素雅与艳丽的和谐统一。它犹如牡丹,叶青花红,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它的色调比重具有广泛的可变性,或浓汝淡抹,或写实写意,都意境深远,巧夺天工。
    青花釉里红艺术瓷对瓷器的造型有广泛的适应性。艺术瓷的造型多为瓶类,其造型变化无穷,一般有大小、高低、宽瘦之分。同一器型,其上下的直线与曲线交替运用。其中以小口矮颈丰肩下收,挺拔小底的梅瓶,饰以青花釉里红画面,更是相得益彰,耐人寻味。它的俊俏秀丽宛如秀美的少女,能超越时空界限,历经千百年一直为中外人士所喜爱。现代,箭筒以及各种夸张变化的造型,甚至残缺美的造型,饰以青花釉里红画面无不妙趣横生。
    三、具有超越时空的永久魅力
    自元代创造青花釉里红艺术瓷以来,历经明、清以至现代,在这6 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代代艺人辛勤探索,从起步阶段的釉色不够纯正,造型、图案的比较单一,发展到釉色纯正,造型、图案日趋丰富多彩。新中国建立以来,景德镇瓷业得到了迅速的恢复与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瓷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多,国内人民生活的改善与提高,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对艺术瓷的需求量日益增大,青花釉里红瓷进入了新的繁荣时期。它的艺术精品可以被国家收藏,外商或高收入者购买鉴赏,一般艺术品可以美化广大人民的生活。
    青花釉里红瓷的造型与画面,可以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更新。因此,这一艺术瓷中的奇葩可以超越时空永放异彩!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