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黄河泥的浴火涅槃——黑陶工匠李闻雷






[日期:2022-04-27] 来源:德州日报   作者:屈大鹏 田超杰 亓廷廷 郑志侠 [字体: ]

在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大家津津乐道的“一河、一陶、一贤人”中,陶即是指黑陶,是齐河县灿烂文化的象征。

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许多黑陶工匠,李闻雷就是其中之一。43岁的李闻雷从事黑陶创作已有20余年,颇有造诣,先后获得“齐鲁文化之星”“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等荣誉称号,他自主创造发明的“高强度黑陶烧制技艺”和“黑陶施釉新工艺”,荣获“中国陶瓷工艺创新贡献奖”和“中国陶瓷文化传承贡献奖”,这两项技术填补了黑陶行业空白,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匠心守艺 潜心研究只为更高品质

“我和黑陶结缘,源于一次偶遇。”李闻雷回忆,1997年,他偶然去姐姐工作的齐河县晏城镇黑陶厂参观,对黑陶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久,晏城镇黑陶厂在深圳市开分厂,要培训一批工人去深圳市,李闻雷主动报了名。凭着从小的绘画功底以及一股爱钻研的劲头,在培训班里,无论是拉坯造型还是雕刻装饰,他样样都是第一名。从深圳市回来后,他就去了中央工艺美院陶艺系深造。

深造归来,李闻雷回到家乡表白寺镇开起了黑陶厂。李闻雷回忆,“刚开始做的产品,要么不够结实,要么颜色不对,只能不断地摸索与积累经验。”为了推开销路,李闻雷常一手提着装满黑陶产品的箱子,一手拎着行李,坐着绿皮火车四处奔波,经过努力,他还在上海市和南京市相继开了黑陶专卖店。

2008年,李闻雷信心满满地去广州市参加艺术博览会,他的黑陶作品吸引了广州市美术学院教授张海文。张海文驻足良久,反复观赏抚摸,最后却问了李闻雷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历史上的黑陶不是声如磬薄如纸吗,你做的黑陶怎么如此厚重、敲起来又像木头般沉闷?”李闻雷懵了,黑陶究竟是啥?他开始了新探索。

从广州市回来,李闻雷关了工厂,成立了闻雷黑陶工作室,潜心研究黑陶。他通过翻阅资料、探究黑陶起源发现,古代的黑陶以实用器具为主,不同的器具制作的原材料也各有不同,像陶釜陶鼎作为煮饭的炊具能耐高温,日常喝水用的陶杯则需要更精细的原料防渗漏。而当时市面上的黑陶器具,不仅怕水,耐火度也一般。

黑陶所用的泥,须是黄河古道河床下的胶泥,泥质细腻,用李闻雷的话说就是放在嘴里嚼着不牙碜。他先从原材料入手,对材料结构进行分析,调出合适的配方。李闻雷先后去了景德镇、宜兴市等地求师问教,回来后对原材料结构进行反复分析,不断试验陶器的耐火度致密度。“好的材料致密度要高,做出来的陶器不会漏水。”李闻雷介绍,“做好的陶坯放进窑炉里,先把温度设置到800℃,然后以50℃为一个台阶逐步提高温度,看最高能承受多少(摄氏)度。最开始烧到一千零几十(摄氏)度陶器就坍塌了,我就继续调整配方,提升黑陶骨性。”经过反复调整,做出来的黑陶能耐受1260摄氏度的高温,达到了薄如纸声如磬的效果。

烧窑是黑陶区别于其他陶瓷最为关键的环节,黑陶所用的泥并不是黑色的,需要在窑内达到一定温度时封上窑口,使窑内的空气与外界完全隔绝,靠窑中烟气里的碳分子慢慢渗透进陶坯,这便是黑陶制作工艺中的“熏烟渗碳法”。李闻雷把成功的关键总结成三要素:温度、碳含量及密封度。他把土窑换成了电窑,制陶温度控制更精确、密封性也更好。

以古为师 探寻属于自己的“语言”

翻开李闻雷黑陶作品画册,画册中,一件古朴的三足器让人难忘,这件作品造型简单却不失雄浑大气,表面粗放细品却又韵味十足。李闻雷介绍,这件作品曾获得2019年中国陶瓷艺术大展金奖。作品以三足器陶鼎为原型,陶器表面设计出沟壑和皲裂,象征着大地的肌理阡陌纵横,陶器上端与柳编技艺结合出藤条的造型,表现了生命与环境相抗争又相互依赖、和合共生的关系,李闻雷起名“共生”。

观李闻雷的作品,多是浑厚大气,其灵感取自日月星辰、山川大泽等自然万物。在他眼中,不同的艺术品应该有着自己特定的“语言”,比如陶与瓷,瓷器就像是江南女子,纯洁靓丽;而陶器更像是北方汉子,质朴敦厚。

陶器兴起于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人们没有受过专业的美学教育,眼睛看到的都是自然界的大山大河和日月星辰,做出的东西也大气磅礴,李闻雷认为,这才是属于黑陶的“语言”。李闻雷在创作中多以古为师,从古代的实用器具上寻找灵感,“中国古代的设计元素太多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陶器的设计不能紧盯陶器,要触类旁通,看看其他艺术品的设计元素,再回归陶器本身,眼光不能被局限住。”李闻雷表示。

传承创新 让黑陶飞入寻常百姓家

古代的黑陶器具种类繁多、设计精美,但在今天只能当作文物观赏,与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并不相容。如何才能把黑陶运用到今天的生活中,是李闻雷多年来一直研究的课题。

通过调查南北方饮茶习惯,他对茶器造型和容量进行了重新设计,开发烧制了闻雷新黑陶茶具系列,深受消费者喜爱。新黑陶茶具系列继承了传统陶器质朴无华、光泽内敛的品质,又以黑陶特有的雕琢纹案作装饰,形式协调统一,敦厚而不失灵动,经1230摄氏度高温焙烧,透气不透水,保证了茶叶的好口感和状态。

“使用是最好的传承,买卖是最好的保护。”李闻雷对中国艺术研究院孙建君教授的这句话铭记至今,“黑陶在今天应该有新表现,要适合百姓生活、融入现代家居,设计出老百姓都用得上的黑陶产品,我相信按这个思路走下去,路会越走越宽……到那时,黑陶会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一个非遗项目。”

2017年,李闻雷创办的齐河县东夷黑陶文化研究中心揭牌成立,研究中心主要从事黑陶文化的编辑整理、调查研究、传承培训、展览推广等工作,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黑陶文化的传承上。这只是李闻雷推广黑陶文化的一个缩影,他还是齐河县许多学校的陶艺老师。每周的陶艺课是孩子们最期待的课程,李闻雷通过生动精彩的讲述,让大家了解黑陶的历史,通过上手制作,学生们体验到了泥巴的可塑性和黑陶的制作工艺。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都在李闻雷的带领下走进了黑陶的奇妙世界。

他把黑陶制作带进社区,成立了大魏社区黑陶传习所,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黑陶制作的乐趣。他利用节假日,开设黑陶非遗公益班,开展黑陶文化讲座,不仅吸引了当地的市民,北京市、济南市、东营市、临沂市等地的兴趣爱好者也慕名前来学习。

李闻雷先后在多个地区以及泰国举办黑陶作品展,作品入选法国巴黎市第四届国际手工艺创新双年展,不少作品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收藏……他把齐河县黑陶推向全国的同时,也让黑陶文化走出中国。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