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浮槎万里——中国古代陶瓷海上贸易展”亮相国家博物馆






[日期:2020-09-22] 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作者:佚名 [字体: ]

 

      展览:浮槎万里——中国古代陶瓷海上贸易展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16展厅

      展出:2020年9月——2020年11月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

      海上丝绸之路在秦汉之际就已初步形成,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

      自唐代中后期起,陶瓷器开始成为大规模外销商品,开启了中国古代陶瓷外销的辉煌历程。

      宋元时期,陶瓷海上贸易蓬勃发展,广州、泉州、明州(今浙江宁波)等世界性港口相继建立,以中国为主导的陶瓷贸易体系逐步确立。

      明清时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中国瓷器大量远销欧美地区,推动了早期贸易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

      “浮槎万里——中国古代陶瓷海上贸易展”展出精心遴选的294件(套)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沉船和贸易瓷器及其他相关文物,结合国内外重要遗址、沉船考古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较为全面地构画了自唐五代至明清时期的中国古代陶瓷海上贸易盛况,充分展示中国在全球陶瓷贸易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历史事实,深刻揭示中国与世界基于海洋贸易不断深化的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

展区一 鲸波浩渺——唐五代时期的陶瓷海上贸易

      自唐代起,海上丝绸之路日趋繁荣,航海贸易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广州、扬州、明州(今浙江宁波)等诸多国际性大港相继涌现。唐代中后期,陶瓷器开始作为大规模外销的商品。长沙窑、越窑、邢窑、巩义窑以及广东地区生产的早期外销陶瓷器,开启了中国古代陶瓷外销的辉煌历程。

长沙窑青釉褐斑贴塑执壶,唐代

巩义窑白釉蓝彩碗,唐代

展区二 帆樯如林——宋元时期的陶瓷海上贸易

      宋元时期对外贸易的重心由陆地逐步转向海洋,以中国为核心的南海贸易体系逐渐形成,中国古代海上贸易迎来了第一个高峰时期。南宋开始,经济中心逐步南移,以龙泉窑、景德镇窑、福建地区为核心的外销瓷产区工艺逐渐成熟,产量急剧增加,主导了这一时期的陶瓷海上贸易,并涌现出一批专门生产外销瓷的窑场,中国瓷器由此进入大规模外销的阶段。

德化窑青白釉双系小罐,南宋 “南海I号”沉船出水

龙泉窑青釉菊瓣纹盘,南宋 “南海I号”沉船出水

展区三 瀛涯万里——明清时期的陶瓷海上贸易

      随着全球航路的开辟以及早期全球化贸易体系的逐渐形成,中国瓷器的贸易网络开始向欧美地区延伸。以景德镇窑、德化窑等为代表的外销瓷器,风靡世界,成为了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物质载体,对世界范围内的物质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东西方社会和文化间深层次的交流与互鉴,也极大的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龙泉窑青釉镂空瓶,明代 口径4.7,足径9.2,高29.7厘米

景德镇窑青花花鸟博古图盖罐,清康熙 “碗礁I号”沉船出水







“浮槎万里——中国古代陶瓷海上贸易展”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