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汝州张公巷窑发掘出土瓷器概述






[日期:2019-11-14] 来源:古玩元素网  作者:佚名 [字体: ]

    张公巷窑址的发现与发掘,对于深人研究汝窑烧造工艺的流传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同时,也为文献记载中的北宋官窑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2004年5月,在郑州召开的汝州张公巷窑考古新发现学术研讨会上,发言的20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中有80%的人认为,张公巷窑是北宋官窑,其中有个别学者认为目前的证据还不充分,有待进步发掘才能最后确认;另有20%的人认为,张公巷是金代以后的窑址,其性质是官窑。本文以地层叠压关系和出土遗物为序,结合张公巷窑与清凉寺汝窑器形、釉色和烧造工艺的进一步比较, 作一个粗略的分析。

      张公巷窑址出土文物:

深腹碗 高8.1、口径16.5、底径8.6厘米

    敞口,斜壁,鼓腹,直圈足,底面上有5个圆形友钉痕。通体淡青釉略泛绿,玻璃质感较强。器内为大开片,器表开片纹密集。


深腹碗 高8.4、口径16.5、底径8.4厘米

    敞口,斜壁,鼓腹,直圈足。底面上残存4个较大支钉痕。通体青绿釉,玻璃质感极强。器内鱼鳞纹开片,器表密集冰裂纹。


深腹碗 高8.1、口径16.5、底径8.1厘米

    敞口,斜壁,鼓腹,直圈足。圈足内有5个圆形支钉痕。通体青釉泛黄,器内外冰裂纹开片。

      张公巷窑址虽然发掘的面积不大,但揭露的地层比较复杂,出土的遗物种类繁多,除青釉瓷之外,所出的白釉、黑釉、豆青釉、钧釉、白釉红绿彩和白地黑花瓷等与该窑址没什么直接关系。所谓的青釉瓷,是张公巷窑烧制的唯一产品。从整体上看,它既不同于汝州严和店窑、宝丰清凉寺窑的豆青釉,也有别于宝丰清凉寺汝密的天青色。釉色可分为淡青、青绿、灰青、卵青和极少淡天青等。常见的以薄胎薄釉为主,釉面玻璃质感强。

弧腹碗 高5.8、口径16.7、底径4.1厘米

    稍残。敞口,沿略外折,斜弧腹,小窄圈足,锅状底。由于烧制的火候低,整体釉面呈青黄色。垫烧。

斜腹碗 高6.2、口径16.4、底径4.1厘米

    大敞口,折沿,斜腹,小窄圈足较高,内底极小。青绿釉略泛灰。垫烧。

弧腹碗 高7、口径20、底径5.4厘米

    残。花式口,弧腹,器内小底近平,圈足。青釉泛绿,釉面的冰裂纹开片极不规则。垫烧。

鼓腹碗 高5.2、口径13.7、 底径3.9厘米

    残。敞口,沿略内折,鼓腹,小矮圈足。青釉,釉面布满不规则线条状开片纹。垫烧。

      张公巷窑瓷器胎骨尽管变化不大,但比较复杂,有粉白、灰白、沽白和少量浅灰,胎质细腻坚实。器形有敞口深腹碗、敞口弧腹碗、花口折沿弧腹碗、敞口鼓腹碗、花口折腹圈足盘、折沿鼓腹圈足盘、直口鼓腹圈足盘、板沿平底盘、葵口平底盘、葵口板沿平底盘、四方平底盘、圆形平底碟、板沿平底盏托、四方委角套盒、板沿隐圈足盆、圆形弧腹平底洗、椭圆平底洗、椭圆裹足洗、撇口圈足壶、盘口折肩瓶、鹅颈鼓腹瓶、瓜棱腹隐圈足瓶、堆塑蕉炉、枕、捉手器盖和鸟兽器盖等十余个器类二十多个品种。

直腹碗 高7.1、口径11.3、底径5.7厘米

      口微敛,直腹,圈足较高。青绿釉,通体不规则网格纹开片。垫烧。


花口折腹盘高5、口径22、底径7.6厘米

    六瓣花式口,斜壁,折腹,圈足。内壁与花口对应微显六条竖线凸棱,外壁六条凹竖线分别与内壁竖线对应。通体青釉泛绿,器内外开片纹密集。垫烧。

花口折腹盘 高3.7、口径18.9、底径5.9厘米

      边残。器形较小,六瓣花式口,折沿,束壁,折腹,内底面近平,小圈足。内壁与花口显六条竖线凸棱,外壁六条凹竖线分别与内壁竖线对应。卵青釉,器内外不规则网格纹开片。垫烧。

花口折腹盘 高6、口径18、底径6.1厘米

    残。器形较小,六瓣花式口,折沿,束壁,折腹,圈足。内壁与花口对应有六条竖线凸棱,外壁六条凹竖线分别与内壁竖线对应。青绿釉,冰裂纹开片。垫烧。

折沿圈足盘 高3.5、口径17.7、 底径9厘米

      窄折沿,斜壁,鼓腹,矮圈足,器内大平底。由于烧制火候过低,通体釉色青黄,圈足内外分别缩釉一周。垫烧。

板沿葵口盘 高2.5、口径17.4、底径15.2厘米

    浅盘。葵口,平沿面,外沿有凸棱一周;八分瓜棱腹,大平底,底面周边有6个较大圆形支钉痕。通体青釉泛绿。

    带圈足的器物以直圈足为主,圈足外撇的较少,个别的似圈足外撇又不太明显。素烧器物的器底有非常规整的小米粒状支钉痕,支钉的多少与器物的形制、大小有关,常见的有三枚、四枚和五枚,六枚支钉的极少。部分碗、盘和各种瓶类器圈足上施透明釉露胎,这些器物往往采用垫烧,也有少数支烧的。窑具以匣钵、垫饼、垫饼支烧和垫圈为主。匣体有浅腹漏斗状、深腹漏斗状、浅腹简状和深腹简状四种,匣钵外壁涂抹耐火泥的占60%左右。

板沿平底盘 高2、口径11.4、底径9.5厘米

    残。浅盘,宽沿面内斜,外沿凸棱一周,鼓腹,平底,底面上残存了个小米粒状支钉痕。淡青釉泛灰,开片细密。

板沿云雷纹盘 高2.3、口径20、底径16厘米

    残。浅盘,宽沿面,花唇,花口,弧鼓腹,平底,底面上残存1个较大圆形支钉痕。沿面上刻一周雷纹,内底面刻划有花卉图案,仅存局部,腹壁上刻竖槽与内壁凸线相对应。青绿釉,通体冰裂纹开片。

    张公巷窑采用的是汝窑成熟以后的垫饼支烧,不同的是张公巷窑的支钉为非常规整锥帽形,支点成圆形作小米粒状。张公巷窑的垫饼、垫圈制作工艺较精细,不见垫圈支烧。汝窑火照的制作较规整,作桃形或不规则三角形,上中部有一圆孔,无论是一面施釉或两面施釉,皆半釉,这种火照与火照插饼配套使用,是汝窑烧造工艺中独有的一种窑具。


浅腹圈足盘 高4.8、口径22.2、底径12厘米

    残。浅盘,口沿略内折,鼓腹,大圈足,底面上残存2个较大支钉痕。青绿釉,通体网格纹开片较规整。

四方平底盘 高2.4、口径9.3、底径7.3厘米

    残。浅盘,曲口,窄平沿,弧腹,平底,底面上有4个支钉痕。卵青釉局部泛黄,釉面有细密不规则网格纹。

    使用的火照采用极不规则素烧器残片制成,单面施釉,与汝窑早期试烧工艺一致。汝窑瓷器无论是素面还是有纹饰,只要能使用模具的器物,都采用的是模制工艺,  如洗、盘、钵、盆、碟、薰炉和部分碗、  盏、套盒等。  器物外壁有纹饰的用外模,内外壁无纹饰者皆用内模。大型器或不便使用模具的器物如各类瓶、壶、樽、器盖等,以手拉坯工艺为主。张公巷窑虽然出上有少量模具,但绝大多数器物如各类碗、盘、瓶和洗、碟、盏托、薰炉、壶等都是轮制或手制。

葵口平底盘 高2、口径12、底径8厘米

    浅盘。敞口,十二瓣瓜棱腹,凸棱上分别刻一竖凹槽至底周沿;平底,底面周边有5个小米粒状支钉痕。月白釉。

圆形平底洗 高3.4、口径14.4、底径10.5厘米

    敞口,弧腹,大平底,底面上残存4个小米粒状支钉痕。淡青釉略泛灰,通体冰裂纹开片。

椭圆凹足洗 高2.5、口长径14.1、短径10.5、底长径10.3、短径7.7厘米

    敞口, 弧腹,平底,底面中部有一同心圆内凹,直径5.8厘米,内有4个较大圆形支钉痕呈平行四边形。青绿釉,冰裂纹开片。

椭圆圈足洗 高2.8、口长径13.4、短径11.1、底径5.8厘米

      敞口,弧腹,圈足较高且外撇,底面上有了个米粒状支钉痕。青绿釉,通体有冰裂纹开片。

盘口折肩瓶 高22.3、盘径8、口径3.5、 底径8.4厘米

    盘口作斜面,直口,高颈,折肩,筒形腹,隐圈足。淡青釉泛绿,通体网格纹开片。

盘口折肩瓶 19、盘径6.9、口径2.8、底径8.3厘米

      器形较小,盘口作斜面,直口,高颈,折肩,筒形腹,隐圈足。青绿釉略泛灰,通体布满网格纹开片。垫烧。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